一、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多是由動脈的粥狀硬化所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可能會漸漸變大而造成血管阻塞或血流不足,這些硬化斑塊表面不規則,易附著血塊,可能隨時會脫落,若流入腦中,極易造成腦中風。頸動脈嚴重狹窄是造成缺血性腦中風主要原因之一。

 

二、頸動脈狹窄會有哪些症狀?

輕則頭暈、眩暈,重則發生短暫性腦部缺血或者腦中風,造成半身不遂或單眼失明。頸動脈狹窄發生後,有時會經由側枝的血流支援來供應受影響的大腦,但如果腦部側枝備用血管不通暢,就會造成中風。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頸動脈狹窄,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

 

三、頸動脈狹窄檢查與治療:

  1. 檢查方式:
    1. 頸部超音波檢查:可看出部分血管狹窄及血流變化,但腦內血管較不易檢測。
    2. 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可看出大多數頭頸動脈狹窄的情形。
    3. 腦血管血管攝影檢查:能確定狹窄的程度和範圍,是診斷血管疾病最準確的方法。
  2. 內科治療:
    口服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但因目前無任何藥物可溶化粥狀硬化斑塊,因此不能根本改善血管狹窄問題。
  3. 外科治療:
    1. 動脈內膜切除術:以手術方式切開頸動脈血管,再將阻塞的粥狀硬塊切除,必須全身麻醉,具侵犯性且可能伴隨心臟血管疾病發生或中風、顏面神經麻痺、傷口感染等,並非所有病人適合接受手術。
    2. 頸動脈支架置入:經由腦血管血管攝影檢查方式,將前端附有血管支架的導管經由腹股溝動脈或手的橈動脈穿刺而入,順著血管置放於頸動脈狹窄處,使狹窄部位的血管內腔擴張,增加血流暢通。一般應用在大於百分之六十頸動脈狹窄併有腦缺血症狀(如:眩暈、視力模糊、複視、口齒不清、步態不穩、臉麻、肢體麻木或無力)、或大於百分之八十之無症狀頸動脈狹窄、動脈瘤、動脈剝離之治療。

 

四、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1. 避免頸部按摩,容易使斑塊或血管內壁剝落,若有任何疑似中風的徵兆,請盡快就醫檢查。
  2. 若沒有任何症狀,但有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如6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應定期做頸部血管或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3. 定期追蹤檢查本身已患的疾病,配合醫囑治療。
  4.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並建議最好能戒菸,以控制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

 

參考資料

  1. 黃竣暘、施俊哲(2018).頸動脈狹窄之處理原則(上).臨床醫學月刊,81(5), 261-263。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05_81(5).0045
  2. 黃竣暘、施俊哲(2018).頸動脈狹窄之處理原則(下).臨床醫學月刊,81(6), 331-334。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806_81(6).0060
  3. 蘇淑芬、蘇宣穎、吳孟珊(2018).頸動脈狹窄患者置放頸動脈支架之護理.護理雜誌,65(6),104-110。https://doi.org/10.6224/JN.201812_65(6).13
  4. Naylor, A. R., Ricco, J. B., de Borst, G. J., Debus, S., de Haro, J., Halliday, A., Hamilton, G., Kakisis, J., Kakkos, S., Lepidi, S., Markus, H. S. , McCabe, D. J.,  Roy, J., Sillesen, H. van den Berg, J. C., Vermassen, F., ESVS Guidelines Committee, Kolh, P., …Venermo, M. (2018). Editor''s choice–management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ESVS).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55(1), 3-81. https://doi.org/10.1016/j.ejvs.2017.06.021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Carotid Stenosis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