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嘔吐剛發生時,先休息並頭側一邊,避免被嘔吐物嗆到。
  2. 持續拉稀水便且合併發燒、腹痛,可能是感染性的腸炎。
  3. 開始進食後,要確保食材清潔、新鮮且烹煮全熟才食用。
  4. 如果持續嘔吐、腹瀉合併發燒、腹痛或脫水現象,應盡速就醫。
 
一、什麼是嘔吐及腹瀉?
  1. 嘔吐:是一種反射,可以讓人將胃的內容物經由食道由口排出,通常是為了排除對人體有害處或刺激性、無法吸收的物質,會經由液體或是刺激會引起嘔吐反射的神經來誘發。
  2. 腹瀉:也就是常說的「拉肚子」,是指24小時內,3次以上的稀便(沒有成形、軟軟爛爛的糊狀便),甚至是水狀的大便。
 
二、常見的症狀有那些?
  1. 嘔吐的症狀:可能只有一次而已,如果多次的嘔吐,可能是因為身體內在問題所導致,例如腸阻塞、食物中毒、酒精中毒、內耳不平衡、偏頭痛、懷孕、心肌梗塞、頭部外傷、壓力或焦慮引起,但要注意如果嘔吐合併有發燒、持續腹痛、頭暈、冒冷汗、嘔吐物帶血液,請立即就醫。(延伸閱讀:腸阻塞之照護頭痛之照護心肌梗塞病人之照護頭部外傷之照護
  2. 腹瀉的症狀:
    1. 急性腹瀉:突然發生,可能持續數小時或數天。
      • 合併有嘔吐、腹痛、發燒、大便帶血:可能是感染性的腸炎(如沙門氏桿菌感染)、急性腸胃炎(如食物中毒)
      • 大便解黑色稀糊便:可能是腸胃道出血。(延伸閱讀:消化性潰瘍之照護
      • 其他:可能是乳糖不耐症、對食物過敏或是藥物(抗生素最常見)引起。
    2. 慢性腹瀉:反覆或持續14天以上,可能是大腸激躁症、慢性腸炎等。
 
三、嘔吐及腹瀉時,我該注意什麼?
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嘔吐或是腹瀉的經驗,這兩種狀況,可能會單獨發生或同時發生,有時候沒有經過治療,不要吃東西一段時間,讓腸胃休息,症狀會自己改善,但有時候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導致體內的水分及電解質流失,這時候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置,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
  1. 發生嘔吐時:
    1. 請先暫時不要吃任何東西,包括任何液體。
    2. 請先採取半坐臥位或側臥,嘔吐的時候臉及身體側一邊,避免平躺時嘔吐嗆到。
    3. 補充足夠液體水分與營養:
      • 沒有持續嘔吐後,可以先從一口水開始嘗試,之後再漸進式增加,建議一天補充2~4公升開水。
      • 喝水沒有問題之後,可以嘗試吃少量不油膩的鹹味零食,如鹽味的蘇打餅乾。
      • 如果吐得越來越厲害、沒辦法吃東西,醫師會依照您的狀況給予靜脈點滴補充。
    4. 口腔清潔:嘔吐後口腔的味道或酸性物質可能會刺激嘔吐反射,可以漱口去除異味,或嚼口香糖掩蓋難聞的味道。
    5. 放鬆心情休息、維持環境空氣流通,避免有強烈或刺激氣味的地方(例如:油煙很重的廚房)。
    6. 如果吐得越來越厲害、沒辦法吃東西,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止吐的藥物。
  2. 發生腹瀉時:
    1. 補充足夠液體:
      • 建議一天補充2~4公升開水,如果沒有吃什麼東西或是拉得比較厲害,可加入一點點的鹽、糖。
      • 不建議使用市售的飲料、果汁、運動飲料來當補充液體,因為濃度會太高(高滲透壓),可能使腹瀉更嚴重,自行稀釋後,糖份還是會偏高,可以到藥局購買合格且保存期限內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來使用。
      • 如果腹瀉越來越厲害、沒辦法吃東西,醫師會依照您的狀況給予靜脈點滴補充。
    2. 充足的營養:
      • 只是輕微腹瀉,沒有嘔吐、發燒、拉帶血的糞便或黑便,肚子感覺會餓,還是可以吃東西。
      • 如果沒有胃口,可以先從液體開始,之後再慢慢增加、少量多餐,可選擇纖維質少、營養高的食物,如蘇打餅乾、香蕉、吐司或是鹽水煮過的澱粉類(如土豆、麵條等)。
      • 避免會再度引起腹瀉的食物,如刺激性的食物(太油、太甜、太辣的食物、咖啡、酒等)、奶製品或是沒有煮熟的食物等。
    3. 依照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
      • 如果有發燒、糞便有血的情況,請暫停使用止瀉劑,盡速返診就醫。
      • 如果您的檢查結果為細菌所導致的腹瀉,經醫師評估後,會視需要給您抗生素治療。
 
四、照護原則:
  1. 當症狀改善時可依醫師指示逐漸回到平常的飲食習慣。
  2. 預防腹瀉:特別是感染性的腸炎,容易經由糞口及受汙染的食物傳染,要加強洗手、衛生習慣及注意飲食安全。(延伸閱讀:沙門氏桿菌感染之照護感染性腹瀉之照護霍亂之照護
    1. 每次上完廁所後,要以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持良好手部衛生及清潔。
    2. 確保食物清潔,蔬菜、水果食用前都要清洗過。
    3. 不要喝生牛奶(沒殺菌過的)、食物要煮熟。
    4. 及時冷藏食物、確保食材新鮮。
  3. 返家後,有以下情況時請儘速回急診:
    1. 發燒(體溫38.5℃)。
    2. 嚴重嘔吐或加劇的腹痛、24小時內腹瀉次數≧6次,或持續腹瀉超過48小時。
    3. 有脫水現象,例如:嚴重口乾、尿量變少、尿液顏色變深黃色到暗黃色、頭暈、心跳加速。
    4. 大便呈現黑色或紅色。
    5. 頭痛、頸部疼痛或僵硬、下巴痛、肩部痛、胸口悶、冒冷汗等情形。
 
參考資料
  1. 邱琪偵、沈育如、方雅晶、廖婉君、劉于甄、劉巧宥、陳明山、謝豐吉、唐秀燕(2021)‧改善恢復室病人嘔吐發生率‧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20(2),63-74。
  2. 許自齊 (2019).大量水性腹瀉的假膜性結腸炎. 健康世界, (511), 42-44。
  3. LaRocque, R., Harris, J.B., (2022). Patient education: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Beyond the Basics). UpToDate. Retrieved May 24,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cute-diarrhea-in-adults-beyond-the-basics
  4. Longstreth, G. F. (2022). Approach to the adult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UpToDate. Retrieved May 31,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pproach-to-the-adult-with-nausea-and-vomiting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Vomiting and Diarrhea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