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我將可以知道頭部外傷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我將可以知道頭部外傷後若出現什麼狀況應立即就醫
- 我將可以知道如何觀察及減輕頭部外傷後的症狀
一、什麼是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是指因外力導致頭部的損傷,例如:跌倒、車禍撞擊或高處墜落等稱之。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依頭部外傷嚴重程度,可能只有出現輕微的症狀,或是出現致命性的腦部出血症狀,無論是不是有明顯外傷,都建議盡快到醫院接受醫師檢查與評估。
輕微的症狀通常在數分鐘或是數小時內自動消退,但有些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尤其年紀較長或是不會表達的病人,容易被忽略,包括以下:
- 輕微的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走路不容易平衡、想睡、短暫的記憶力喪失等症狀。
- 表現得暴躁、容易發脾氣或哭鬧不安,無法安撫(常出現在幼兒)。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頭部外傷後,持續的觀察及休息非常重要,良好的休息及症狀治療,可以幫助頭部外傷後的症狀改善:
- 持續觀察症狀:
- 離開醫院後,還是需要觀察症狀至少3-7天。
- 24小時內需有人在旁協助觀察病人。
- 每小時觀察病人一次,每隔2-4小時叫醒病人。
- 48小時內不要一個人獨自在家,要有其他人陪伴,並確保能立即與外界聯繫。
- 休息:
- 安靜休息,適當的休息可以幫助頭部外傷後的症狀改善。
- 避免劇烈活動或任何增加心率的體育活動。
- 避免花費腦力或是需長時間專注的活動。
- 完全復原前不要騎車或開車。
- 三星期內不要做可能碰撞到身體的運動(如籃球、足球),直到醫師允許才開始運動。
- 症狀治療:
- 如果有頭痛的情形,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止痛藥物。
- 如果症狀一直沒有變好,請到神經專科門診進一步追蹤評估。(預約掛號:神經外科門診/兒童神經外科門診)
- 避免使用會影響意識狀況的藥物或食物:
- 不要自己購買成藥或中草藥服用,應避免服用不是醫師處方的鎮靜安眠類藥物。
- 在受傷後兩天內避免飲酒。
- 有飲食或是用藥的疑問請在諮詢醫師後再開始服用。
四、照護原則:
如果病人回家後有出現下列情況,請立即到急診就醫:
- 持續的頭暈、嘔吐、頭痛越來愈厲害,休息都無法改善。
- 意識狀態改變,例如:一直睡、叫不醒、講話講不清楚。
- 抽搐(肌肉不能由自己控制的收縮抖動)。
- 發燒或同時出現頸部僵硬疼痛。
- 視力模糊不清或看東西變形、扭曲等。
- 身體或手腳沒有力氣,感覺麻麻的或走路不穩。
- 沒有辦法自己控制大便或小便。
參考資料
- Silverberg, N. D., Iaccarino, M. A., Panenka, W. J., Iverson, G. L., McCulloch, K. L., Dams-O’Connor, K., Reed, N., & McCrea, M. (2020). Management of concussion and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nthesis of practice guidelines.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101(2), 382-393.https://doi.org/10.1016/j.apmr.2019.10.179
- Silverberg, N. D., Duhaime, A. C., & Iaccarino, M. A. (2020).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2019-2020.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323(2), 177-178.https://doi.org/10.1001/jama.2019.18134
- Evans, R. W., & Whitlow, C. T. (2022). Acute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cussion) in adults. UpToDate. Retrieved February 22,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cute-mild-traumatic-brain-injury-concussion-in-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