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及危險的疾病。
  2. 病人常見的症狀是胸痛、呼吸短促、暈厥等。
  3. 內科治療有藥物、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等。
  4. 應維持規律生活、按時服藥、執行心臟復健等。
 
一、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及危險的情況,主要是血管內膜堆積含有粥狀硬化塊物質,導致管壁狹窄、血流減少、缺氧、無氧代謝至乳酸堆積,導致刺激不同程度胸悶痛,並伴隨虛弱、暈眩、呼吸困難、心悸。

 
二、什麼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年齡(大於65歲)、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如:低密度膽固醇(壞的密度膽固醇))、肥胖症、個人特質(如:A型人格)、過去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等。
 
三、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最典型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胸悶痛,時間通常會持續超過30分鐘,且經由休息或服用硝化甘油製劑無法得到緩解,疼痛部位甚至可能輻射至左肩、左臂、頸部、下巴等,並有時候伴隨出現虛弱、暈眩、冒冷汗、心悸、呼吸困難、消化不良感或噁心嘔吐等症狀。
 
四、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1. 藥物:依照醫師評估後,服用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血管擴張劑、降血脂及止痛劑等,其中使用抗凝血劑及血小板抑制劑者,需監測其出血徵象變化,如:血便、血尿、皮下點狀出血、牙齦出血、瘀青等情況。
  2. 疼痛控制:因疼痛會增加心肌耗氧量,可給舌下或靜脈注射方式的硝化甘油製劑,以緩解心肌缺血造成的疼痛;若仍無法緩解,則可給予靜脈注射嗎啡製劑。
  3. 氧氣治療:氧氣並不是用越多越好,不適當的氧氣濃度,反而會抑制呼吸中樞,導致二氧化碳累積而昏迷。高濃度的氧氣會造成吸收性的肺膨脹不全,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肺部纖維化、呼吸窘迫症候。所以,氧氣的使用,必須以最小的氧氣濃度,以達到足夠的組織氧氣供應就好,並請依照醫護人員評估當下的狀況,使用最適當的氧氣濃度為宜。
  4. 介入性治療:心電圖ST段上升之心肌梗塞,建議於6小時內以心導管方式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放置術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刮除術,若血管阻塞嚴重無法以心導管方式處理,則考慮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五、照護原則:
  1. 生活規律:消除緊張、放鬆心情、避免工作過度、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良好生活型態。
  2. 用藥原則:務必瞭解常規服藥之重要性,藥物應確實按照指示服用,絕對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次數或停藥,以防疾病急性發作或惡化。藥物要放在易取處,舌下含片要隨身攜帶。
  3. 飲食建議:
    1. 多攝取纖維質食物以避免便秘,排便儘量勿憋氣和過度用力,因容易造成心臟缺氧情形。
    2. 採低鹽、低膽固醇飲食,每3~6個月回門診抽血追蹤血糖、血脂及膽固醇指數,飯前血糖應控制在65~125mg/dl,飯後血糖應控制在140~180mg/dl,低密度脂蛋白宜控制在100mg/dl以下。
    3. 採地中海飲食:可食用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起司和優格)、紅酒及少量肉製品。
    4. 避免咖啡因類食物:如咖啡、茶、可樂不超過300~400毫升。
  4. 執行心臟復健計畫,分為三期:
    1. 第一期(急性期:出院前):運動項目如:關節運動(坐在床上靠背的情況下自行漱洗、進食、梳頭髮及刮鬍子)、柔軟體操、走路、緩慢上下樓梯,可在物理治療師陪同下步行5~10分鐘。
    2. 第二期(恢復期:出院後回家的3個月內):運動項目如:健走活動、輕度柔軟操,復原中病人的運動原則要避免過度疲累,當運動時出現氣喘或胸悶情形應停止運動並稍作休息。依照醫師的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20~25分鐘;運動前5分鐘要進行暖身活動,運動至10~15分鐘時,達到有氧運動狀態,宜感覺微喘,且心跳增加20次/分,至少持續10~15分鐘,最後5分鐘則進行緩和運動。出院後若無不適症狀(胸痛或胸悶等情形),即可在第八週末或第九週恢復工作,若從事的是耗費體力的工作,則只能工作部份時間或找一份較不費勞力的工作。
    3. 第三期(維持期:出院後4~6個月):運動項目如:持續健走活動、慢跑、羽球、騎腳踏車等活動,每次約30~40分鐘,每週至少3天。
  5. 避免閉氣用力運動,如:提重物、憋氣等。運動前後必須做5~10分鐘的緩和運動。運動最好於飯後2小時,若當天身體不適或呼吸不順等,則不要勉強運動。
  6. 運動中若出現暈眩、冒冷汗、呼吸困難、意識混淆、步態不穩、心絞痛等不適症狀,或心跳不升反降的情況,則必須立即停止運動。
  7. 洗澡時水溫不宜太冷或過熱,應避免泡澡;注意保暖,因寒冷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8. 維持理想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肥胖會增加心臟負荷。計算公式:BMI=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正常範圍:18.5≦BMI<24。
  9. 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
  10. 香煙內含尼古丁,易出現血管收縮,致使血管阻塞或缺氧情況更嚴重,戒煙可降低再梗塞機率。
 
參考資料
  1. 蔡仁貞、梁穎、洪美英、高秋惠、楊易宏、張效煌(2016)。心臟疾病之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上冊(七版,747-759頁)。華杏。
  2. Adhikar, G., & Baral, D. (2018). Clinical profile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5(2), 228-233. https://doi.org/10.18203/2349-3933.ijam20181068
  3. 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Antunes, M. J., Bucciarelli-Ducci, C., Bueno, H., Hindricks, G. (2017).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9(2), 119-177.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x393
  4. Li, Y. H., Lee, C. H., Huang, W. C., Wang, Y. C., Su, C. H., Sung, P. H., Chien,S. C., & Hwang, J. J. (2020). 2020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6(4), 285–307. https://doi.org/10.6515/ACS.202007_36(4).20200619A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