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且嚴重的心臟病。
- 常見的症狀有胸痛、呼吸困難、暈眩等。
- 治療方式有藥物、心導管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
- 心肌梗塞後應戒菸、按時服藥、維持健康飲食及生活型態。
一、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且嚴重的心臟病,主要是因為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堆積了膽固醇、血小板等,造成血管粥狀硬化、狹窄、阻塞、產生斑塊,當斑塊突然脫落而造成血液凝集、阻塞血管,使得血液循環中斷,導致心肌無法得到氧氣而產生缺氧、損傷、壞死,即為心肌梗塞。(延伸閱讀:
冠狀動脈疾病之照護)
二、什麼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及大於55歲的女性)、有心血管疾病的過去病史或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如: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肥胖症、抽菸、個人特質(如:高度進取心、性情較急躁、比較容易感受壓力)、不良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等。
三、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狀?
最典型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疼痛部位可能擴散至左臂、左肩、頸部、下巴、牙齒、背部或上腹部,會伴隨虛弱、暈眩、冒冷汗、心悸、呼吸困難、消化不良感或噁心嘔吐等。心肌梗塞發作時可能出現一個或多個症狀,在用力搬重物、進食後、運動、情緒激動時症狀會更明顯;若胸痛超過30分鐘以上,或間隔5分鐘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達3片,症狀仍未改善或變得更嚴重,請趕快就醫。
四、心肌梗塞要怎麼治療?
- 藥物:依照醫師評估,會服用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血管擴張劑、降血脂及止痛劑等,使用抗凝血劑及血小板抑制劑的病人,需注意有無出血徵象,如:血便、血尿、牙齦出血、瘀青等情況。(延伸閱讀:服用抗凝血劑之居家照護)
- 疼痛控制:因疼痛會增加心肌耗氧量,使用硝化甘油製劑(舌下含片或靜脈注射)可緩解心肌缺血造成的疼痛;若仍無法緩解,則可給予靜脈注射嗎啡製劑。
- 氧氣治療:醫護人員會評估病人的狀況,當動脈血氧飽和度小於90%、有心臟衰竭、肺水腫或休克情形,會提供氧氣治療。
- 介入性治療:以心導管方式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術(亦稱為氣球擴張血管成形術)、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刮除術,若血管阻塞嚴重,無法以心導管方式處理,則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延伸閱讀: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之照護、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照護)
五、心肌梗塞後,要怎麼照顧自己?
- 規則服藥:請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絕對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次數或停藥,以防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或惡化,定期回診;硝化甘油舌下含片要隨身攜帶。
- 戒菸及遠離二手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或菸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使心肌再梗塞機率變高。
- 執行心臟復健計畫:運動前後必須有5~10分鐘的緩和運動,最好飯後2小時再運動,依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維持適當的呼吸,運動時如果出現不適症狀,立即停止,不要勉強。(延伸閱讀:心臟復健之照護)
- 維持健康飲食習慣:
- 多進食新鮮蔬果( 每天≥200克 )、豆類、全穀類、堅果(每天30克)及富含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飽和脂肪應占每日總攝取熱量的 10% 以下,建議以白肉(如:雞胸、鴨肉、多數的魚蝦貝類)及植物性蛋白質替代紅肉(如:豬、牛、羊、雞腿、鮪魚、鯖魚)。
- 採低鹽、低糖、低油飲食,減少白飯、麵食、蛋糕、麵包等精製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醃製、加工或以酥油、人造奶油製作的食物。
- 減少咖啡因飲料,如:咖啡、茶、可樂,攝取量建議<300毫克/天。
- 減少酒精攝取,攝取量成年女性每天不超過10克、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0克,以4%酒精濃度的啤酒為例,成年女性一天不能超過318毫升,成年男性一天不能超過636毫升。
- 避免肥胖:肥胖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腰圍粗大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危害心血管健康。維持理想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在正常範圍:18.5kg/m2 ≦BMI<24 kg/m2。計算公式: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
- 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睡眠充足、放鬆心情避免壓力過大。(延伸閱讀:壓力的自我調適)
- 避免溫差過大:洗澡的水溫不宜太冷或過熱,避免泡澡;注意保暖,當溫差大時,血管較容易收縮與痙攣,使得局部血管壓力升高,可能引發血管斑塊破裂,造成心肌梗塞發作。
參考資料
- Knuuti, J., Wijns, W., Saraste, A., Capodanno, D., Barbato, E., Funck-Brentano, C., Prescott, E., Storey, R. F., Deaton, C., Cuisset, T., Agewall, S., Dickstein, K., Edvardsen, T., Escaned, J., Gersh, B. J., Svitil, P., Gilard, M., Hasdai, D., Mahfoud, F., …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3), 407-477.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425
- Li, Y. H., Lee, C. H., Huang, W. C., Wang, Y. C., Su, C. H., Sung, P. H., Chien, S. C., & Hwang, J. J. (2020). 2020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ta Cardiologica Sinica, 36(4), 285-307. https://doi.org/10.6515/ACS.202007_36(4).20200619A
- Vogel, B., Claessen, B. E., Arnold, S. V., Chan, D., Cohen, D. J., Giannitsis, E., Giannitsis, E., Gibson, M., Goto, S., Katus, H. A., Kerneis, M., Kimura, T., Kunadian, V.,, Pinto D. S., Shiomi, H., Spertus J. A., Steg, G., & Mehran, R. (2019).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5(1), 39-58. https://doi.org/10.1038/s41572-019-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