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心臟復健?
心臟復健的內容包括個人化的運動處方設計,並根據年齡、心肺狀況設計運動強度,運動訓練包含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另外協助戒菸、攝取均衡營養、適度控制鹽份,增加心肺功能。
二、心臟復健的目的:
心臟疾病病人接受規律的心臟復健計畫,可以有效地增進心肺功能、改善運動能力,促進呼吸循環功能,改善血壓、血糖、血脂值,減緩血管硬化速度,體重控制,減少焦慮、失眠、緊張感,恢復社會功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三、心臟復健的對象:
由醫師評估您的狀況適不適合,目前心臟復健運動常運用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疾病,或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先天性心臟病矯正、心臟移植、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周邊動脈血管等手術後;若病情不穩定,仍持續有胸痛、血壓不穩定、呼吸困難及心律不整的病人,則暫時不適合復健運動,建議臥床休息為宜。
四、心臟復健運動計劃:
依據病情需要,由各部門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擬定心臟復健運動計劃。
- 第一期(住院期):目標為儘量早期活動避免臥床帶來之併發症,教導病人如何與疾病共處,使病人建立出院後足以應付日常生活之心肺耐力。每次約5~10分鐘,可逐日增加,每日練習2~3回。
- 心臟手術後:為了預防長時間臥床導致的不良併發症,如肺炎、血栓靜脈炎,且儘快恢復體力,應加強腹式深呼吸運動及深呼吸誘發訓練器,多做四肢關節運動及早日下床活動。
- 冠心病:可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四肢關節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姿、床邊站立、病房內走動、再至病房外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
- 心臟衰竭:為減少臥床造成的不利影響,應進行關節運動及早日下床活動,依病情調整,坐在床上靠背的情況下自行漱洗、進食、梳頭髮及刮鬍子,在物理治療師陪同下步行、緩慢上下樓梯。
- 第二期(出院後三個月內):為了改善體能,以達到最佳心肺運動功能,應進行輕度活動的居家運動,以輕鬆不喘為原則,每週至少3~5次,每次20~60分鐘,若體力較差時,可分段進行,每次10~15分鐘,每日2~3回。
- 暖身運動(5-10分鐘):如柔軟體操,拉筋運動或慢走。
- 有氧運動(20-60分鐘):如步行、慢跑、跑步機行走或固定式腳踏車等。
- 緩和運動(5-10分鐘):依您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時間及頻率,如柔軟體操、拉筋運動或慢走。
- 第三期(出院後三個月至半年):保持最佳體能,重回正常的社會生活,每次約30~40分鐘,每週至少3~5天,有助於心肺適能的提升。主要目的是要維持運動習慣,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可以與復健醫師討論,將運動訓練依照您身體狀況,設計成適合您的運動,如爬山、慢跑、有氧舞蹈、游泳、騎腳踏車等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的運動。
五、心臟復健運動注意事項:
- 運動前
- 運動前需進行生命徵象的測量,若心跳高於100或低於50次/分,且有疲憊不適時,應暫停該日的運動並休息。
- 外出運動時,應隨身攜帶舌下含片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及攜帶就醫卡片,以便於緊急情況發生可立即得到協助。
- 穿著輕便寬鬆的衣服及合腳的鞋子。
- 夜晚運動時,應穿著鮮明或可反光的衣服。
- 避免在太冷或太熱環境下運動,因太冷或太熱環境會降低運動耐力。
- 最佳運動時間是飯後兩小時,應避免在飯前二十分鐘或服藥後一小時內運動。
- 運動中
- 依體能狀況慢慢增加運動量。
- 盡量選擇室內場地進行運動,較不易受天氣及氣溫影響,外出運動應選擇氣候溫和,切勿在太冷或太熱的天氣下,突然運動,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 運動中應視疾病的需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 避免推、拉、舉、抬重物等閉氣用力的動作,以免造成心臟過度負擔。
- 當病情穩定,可以在物理治療師評估後,達到最大心跳速率(以220減去年齡)的40~80%。測量運動時的脈搏時,應保持原地踏步,勿完全靜止,才能真正反應運動時的心跳數。因運動強度較強,避免突然靜止下來,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方面的問題。
- 適當的運動強度,要讓自己覺得「有些累、但是不太累」,以能輕鬆的對話為準則,感覺輕度流汗、稍微有些累的強度即可。
- 服用乙型阻斷劑或鈣離子阻斷劑會抑制心跳上升,因此,以心跳數作為這類運動強度的指標並不適合。服用此類藥物的病人,需以費力程度有點困難或困難評估運動度是否足夠。
- 運動中如有疲憊、頭暈、呼吸喘、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盜汗、眩暈、噁心、臉色發白等症狀,表示心臟無法承受目前運動量及運動狀況,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充分休息。若未緩解,應緊急送醫。
- 若欲進行水中相關運動,如游泳,請先諮詢醫師。因為心臟供氧供血不足,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此外,冷水刺激也會引發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臟血管梗塞。
- 運動後
- 運動後十分鐘內,脈搏及呼吸應可逐漸恢復休息狀態的速度,若較休息時速率增加20次/分以上,則需再與心肺復健醫師討論運動內容。
- 運動後應視疾病的需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需避免無限制飲水造成負擔。
六、日常生活保健原則:
- 限制水份及鹽份的攝取,不宜使用菸、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食物中的鹽份不可過多。水份不宜超過1000~1800 c.c /天。
- 維持理想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肥胖會增加心臟負荷。計算公式:BMI=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正常範圍:18.5≦BMI <24。
- 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
- 香煙內含尼古丁,易出現血管收縮,致使血管阻塞或缺氧情況更嚴重,戒煙可降低再梗塞機率。
- 洗澡時水溫不宜太冷或過熱,應避免泡澡;注意保暖,因寒冷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 生活作息及步調應有所調整,避免過於緊湊,建議您可以早起15分鐘,以便從容漱洗進餐;一日的作息時課表應列有休息時間,以避免過於疲累。
- 手術後三個月內,避免胸部過度伸展,以免影響胸骨癒合。
- 在性生活方面,一般性行為相當於心跳速率約120次/分的活動強度,故建議您換算安全、可行的運動強度之心跳率,減少變化姿勢並配合身體症狀享受性生活。
參考資料
- 蔡仁貞、梁穎、洪美英、高秋惠、楊易宏、張效煌(2016)‧心臟疾病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上冊(七版,811-827頁)‧台北市:華杏。
- La Rovere, M. T., & Traversi, E. (2019). Role and efficacy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onaldi Archives for Chest Disease, 89(1), 69-72. https://doi.org/10.4081/monaldi.2019.1027
- Mohammed, H. G., & Shabana, A. M. (2018).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The Egyptian Heart Journal, 70(2), 77-82. https://doi.org/10.1016/j.ehj.2018.02.004
- Salzwedel, A., Jensen, K., Rauch, B., Doherty, P., Metzendorf, M. I., Hackbusch, M., ... & Davos, C. H. (2020). Effectiveness of comprehensiv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according to contemporary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Update of 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tudy (CROS-II).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7(16), 1756-1774. https://doi.org/10.1177/204748732090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