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主要發生原因是食物來源遭受污染所致。
- 易發生在7-10月溫暖的季節。
- 主要治療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為主。
- 建議保持食品清潔及熟食。
一、什麼是沙門氏桿菌?
致病原為沙門氏菌,主要發生原因是食物來源遭受污染,少數為經由糞口傳染引起。常見引起傷寒熱、腸胃道發炎的細菌,最常發生於嬰兒和五歲以下小孩。此病較易發生在7-10月,氣候溫暖的季節。
二、沙門氏桿菌有哪些症狀?
在感染後約6-72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腹瀉,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腹瀉在3-7天內會變好。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通常較嚴重,有時甚至會出現壞死性腸炎、腸阻塞或菌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有以上症狀者不一定是沙門氏桿菌感染,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感染科門診就醫。
三、沙門氏桿菌要怎麼治療?
- 針對沙門氏菌造成的腸炎,採症狀治療,主要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為主。
- 針對免疫力差的人,若出現持續性高燒、疑似菌血症或腸道外感染的情況,則應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避免發生移轉性的感染。
四、得到沙門氏桿菌了,要怎麼照顧?
- 住院期間應採接觸隔離,並加強個人衛生,如廁後一定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避免污染環境及把手;照顧者於協助處理糞便(或尿液)後,必須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
- 返家後即使已經完全無症狀,因為細菌仍可能在大便中存在1~3個月不等,仍需注意排泄物處理,糞便、嘔吐物應以漂白水浸泡20分鐘後再丟棄或由馬桶沖至下水道,避免細菌傳播。
- 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
- 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五、要怎麼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五要訣:
- 保持食品清潔。
- 生食、熟食要分開。
- 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
- 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
- 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
參考資料
- 許博睿、蔡坤洲、林育莊、江佳親、張宏名、周安威、林雅葳(2021).台北某醫學中心之三帶頭芽孢菌素耐藥性非傷寒沙門氏桿菌分析.台灣醫檢雜誌,36(1),5-10。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23,6月5日).沙門氏桿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42
- Qamar, F. N., Hussain, W., & Qureshi, S. (2022). Salmonellosis including enteric fever.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69(1), 65–77. https://doi.org/10.1016/j.pcl.2021.09.007
- Tack, D. M., Marder, E. P., Griffin, P. M., Cieslak, P. R., Dunn, J., Hurd, S., Scallan, E., Lathrop, S., Muse, A., Ryan, P., Smith, K., Tobin-D'Angelo, M., Vugia, D. J., Holt, K. G., Wolpert, B. J., Tauxe, R., & Geissler, A. L. (2019). Preliminary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infections with pathogens transmitted commonly through food - foodborne diseases active surveillance network.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68(16), 369–373. https://doi.org/10.15585/mmwr.mm6816a2
- Wu, S., & Hulme, J. P. (2021).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biotic and multi-drug resistant salmonella: An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2(7), 3499. https://doi.org/10.3390/ijms2207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