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吸入性肺炎是因為異物吸入肺部,導致發炎。
  2. 可能會有發燒、咳嗽、多痰、呼吸困難的症狀。
  3. 最重要的照護重點是預防再次讓異物進入肺部。

一、什麼是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一種肺部感染,常見因為不小心將異物如:食物、飲料、嘔吐物、帶有細菌的口水吸入肺部,造成發炎。

二、吸入性肺炎會有那些症狀?
吸入性肺炎可能會出現發燒、咳嗽、痰變多、呼吸喘、呼吸困難的症狀。(延伸閱讀:發燒之照護咳嗽之照護呼吸困難病人之照護)。

有以上症狀不一定是吸入性肺炎,請到胸腔內科門診請醫師評估。

三、吸入性肺炎要怎麼治療?
  1. 藥物治療:醫師會依照胸部X光與痰液培養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延伸閱讀:抗生素
  2. 胸腔物理治療:如果無法自行咳痰的病人,可以搭配蒸氣吸入及拍痰技巧,讓痰液更容易排出。 (延伸閱讀:胸腔物理治療之照護噴霧治療之照護)
  3. 抽痰治療:如果仍無法自行咳痰,醫療人員會協助抽痰,幫助痰液排出。
  4. 氧氣治療:醫療人員會評估血氧情形,給予氧氣治療,改善呼吸困難。

四、我該怎麼照顧吸入性肺炎病人?
  1. 最重要是要預防再次吸入異物:
    1. 如果有吞嚥困難,應該調整飲食,吃泥狀、軟質或細碎的食物,喝水或流質食物,還可以用增稠劑(例如快凝寶)。有需要的話,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或進行吞嚥訓練。(延伸閱讀:吞嚥困難病人之照護)
    2. 在進食時,要採半坐臥姿勢,頭部抬高大於30度,如果頭部無法抬高,可以改採右側臥姿勢。
    3. 當進食或鼻胃管灌食前,要先清除痰液。
    4. 進食或鼻胃管灌食後的一小時內,不可平躺、翻身、拍背、抽痰。(延伸閱讀:鼻胃管與灌食之照護)
  2. 口腔清潔:每餐飯後刷牙和漱口,並定期到牙科診所檢查,避免口腔或咽喉的細菌進入肺部。(延伸閱讀:口腔衛生與保健)
  3. 出院返家後,如果有發燒、咳嗽、痰變多、呼吸喘情形,請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
  1. Klompas, M. (2024).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adults. UpToDate. Retrieved August 19, 2024,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vgharpa.vghtpe.gov.tw/contents/aspiration-pneumonia-in-adults?search=Aspiration+pneumonia&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
  2. Miyagami, T., Nishizaki, Y., Imada, R., Yamaguchi, K., Nojima, M., Kataoka, K., Sakairi, M., Aoki, N., Furusaka, T., Kushiro, S., Yang, K. S., Morikawa, T., Tohara, H., & Naito, T. (2024). Dental care to reduce aspiration pneumonia recurrenc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74(4), 816-822. https://doi.org/10.1016/j.identj.2023.11.010
  3. Scannapieco, F. A. (2023). Poor oral health in the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Clinics in Geriatric Medicine, 39(2), 257-271. https://doi.org/10.1016/j.cger.2023.01.010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統計結果不開放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s with Aspiration Pneumonia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