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血液透析?
當腎臟功能持續惡化導致身體的代謝異常,經藥物治療及飲食調整仍無法改善時,需選擇合宜的腎臟病替代療法來維持生理機能,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但仍需考量病人的意願、自我照顧能力及生活品質。血液透析又俗稱「洗腎」,是多數病人的選擇,藉由人工腎臟將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酸、蛋白質代謝廢物:如尿素氮、肌酸酐、尿酸等排出,維持血中電解質平穩,減輕尿毒症狀。
二、如何做血液透析?
如果病人需接受長期血液透析,需要先建立血管通路。醫師會考量病人的需求與整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透析血管通路。大多數的長期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動靜脈瘻管」(自體瘻管或人工血管),也有些患者是置入「雙腔靜脈導管」來進行洗腎。
每次洗腎時,護理人員操作機器從病人血管通路的一端引出血液,經過「人工腎臟」將體內毒素、水份排出體外,另一端則將洗過的血液流回體內,經過這樣不斷地循環,完成一次血液透析共需約4小時,一般每週需進行三次治療。
三、什麼情況需要做血液透析?
- 嚴重的急性腎損傷:因為某些疾病或突發原因造成腎功能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當病人血中毒素值(肌酸酐)嚴重升高,合併少尿或無尿、嚴重水腫、呼吸急促等症狀,由醫師評估後安排,並密切追蹤腎功能恢復的情形來決定是否可以停止透析。
- 慢性腎臟病晚期:腎臟無法排出身體製造出來的廢物,血中累積的毒素上升,便會逐漸出現尿毒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口腔有異味、皮膚搔癢、意識改變等),另外,當病人有營養不良、無法排出體液、電解質不平衡、酸血症等情形。
- 頑固性水腫、肺水腫。
- 急性藥物中毒。
- 電解質不平衡:如高血鉀症。
- 體內代謝異常:如代謝性酸中毒。
四、血液透析當中可能產生那些症狀?
- 血壓下降:透析過程有此現象的人,於透析前暫停服用降血壓藥物,或依醫囑服用升血壓藥物,並應避免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太多,避免於透析過程中進食。
- 血壓上升:可依醫囑於透析前服用短效性降血壓藥物。
- 噁心、嘔吐、頭暈或頭痛。
- 抽筋。
- 胸悶、胸痛、冒冷汗。
- 皮膚搔癢、腹痛、背痛。
- 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尿毒指數高的病人在透析過程因血中尿素或電解質分子被急速清除,引起滲透壓不平衡而導致的神經症狀,可能出現頭痛、高血壓、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甚至抽搐情形。剛開始進行血液透析較常發生此現象,在前幾次透析中,醫師會預防性的給予滲透壓藥物,以改善此症狀。
五、居家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 各種藥物有其作用,服用時間和方式不一樣,飯前、飯後、或與飯菜一起服用,應遵照醫師指示,以免影響藥效。
- 不可任意暫停服用藥物,須由醫師調整劑量或改藥;洗腎當天,如果血壓低或在洗腎當中容易低血壓的病人,則暫停服用降血壓藥物,以避免洗腎過程中,血壓下降太多,造成不舒服症狀及影響洗腎效果。
- 應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可至營養師門診諮詢),且需要正確服用磷結合劑,以減低腸道對磷的吸收。
六、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每日按時量血壓並記錄,控制血壓穩定,避免因視力模糊、頭暈而跌倒。
- 因貧血、年邁、姿位性低血壓或肢體無力、步態不穩、藥物等因素,跌倒的風險會比較高;應採取緩慢漸進式下床活動,居家設置止滑、安全、明亮環境,適當運動以增強肌力,避免跌倒。
- 水份及體重的控制,每天可攝取水量的計算方式是前一天尿量加上500cc,兩次透析間,體重勿超過乾體重的5%。
- 預防感染,養成良好的個人清潔衛生生活習慣。
- 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避免產生便秘,必要時可服用軟便劑。因為便秘會造成血鉀過高,引起心律不整;有心血管疾病者,太用力解便,容易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跳停止。
- 自我觀察有無內、外出血情形,包括:大小便顏色、皮膚上有無出血點、瘀斑、眼睛或牙齦是否出血等。若小便出現紅色、大便呈黑色、痔瘡出血、女性月經期間、眼睛或牙齦出血,都應告知醫護人員,儘量不使用抗凝血劑。
- 透析結束後如使用止血帶止血,使用10分鐘後要漸漸放鬆,返家後必需移除,避免因持續施壓,導致瘻管栓塞。
- 居家生活中若有任何緊急情況及不舒服發生,如呼吸喘、胸悶、胸痛、嘔吐、腹瀉、瘻管流速減弱或脈動消失等,應立即就醫。
- 慢性腎衰竭的患者因內分泌、血壓變化、貧血、其他疾病或憂鬱等生心理因素,無論男女,性功能多少會受到影響,包括性慾降低與勃起障礙。切勿自行買藥服用,應配合治療達到足量的透析、控制鈣磷、改善貧血、適當運動,並可與醫師或護理人員討論。
- 抒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愉快,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也非常重要,透析之外的時間,若身體狀況許可,可規劃適當的休閒娛樂,有助於減輕緊張焦慮、消除憂鬱、提昇自信心、重建人際關係,多參加聯誼活動可開闊心胸,吸收資訊並擴展自己的生活圈。
- 運動對身心方面有許多正向的影響,更可有效減輕疲憊;最適合的運動是對肌肉、骨骼負荷較少的等張運動,如伸展操、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另外氣功、瑜珈也不錯。
- 遵從醫囑,定時接受透析治療,才能達到足夠的尿毒素及水分清除率。
參考資料
- 呂淑卿、李碧霞、謝湘俐、莊宇慧(2017).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瘻管阻塞原因及預防與居家照 護.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6(3),1-12。https://doi.org/10.3966/172674042017091603001
- 吳美瑩、劉建秀、李佳諺、廖瑛君、王春葉、吳建興、李建德(2020).醫病共享決策對於慢 性腎臟病人選擇腎臟病替代療法之成效及其影響因素.醫療品質,8(2),62-73。
- 吳淑宜、呂淑卿、謝湘俐、馬麗卿(2017).照顧一位血液透析病人不遵從行為之護理經驗.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6(2),60-72。https://doi.org/10.3966/172674042017061602005
- 黃士婷、莊雅雯、游棟閔、陳呈旭(2020) .急性腎臟損傷之透析治療.腎臟與透析,32(1), 22-26。https://doi.org/10.6340%2fKD.202003_32(1).0005
- 張瀞文、郭于萌、盧惠敏、江如芬(2019).運用多元策略降低血液透析門診病人跌倒意外事件.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8(2), 59-74。https://doi.org/10.3966/172674042019121802005
- Lok, C. E., Huber, T. S., Lee, T., Shenoy, S., Yevzlin, A. S., Abreo, K., Allon, M., Asif A., Astor, B.C., Glickman, M.H., Graham, J., Moist, L.M., Rajan, D.K., Roberts, C., Vachharajani, T.J., Valentini, R.P., & Foundation, N. K. (2020).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vascular access: 2019 update.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75(4), S1-S164. https://doi.org/10.1053/j.ajkd.2019.12.001
- Saedi, F., Barkhordari-Sharifabad, M., Javadi-Estahbanati, M., & Fallahzadeh, H. (2019) Sexual function,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self-estee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Sexuality and Disability, 37(3), 401-413. https://doi.org/10.1007/s11195-019-09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