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動靜脈瘻管?

當病人須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時,必須先建立一個管徑夠大且有足夠血流量的血管通路,動靜脈瘻管是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可以說是洗腎患者的另一條生命線,會影響血液透析的品質及效果,需要好好照顧、維持良好功能。臨床上公認自體廔管血流量大於600ml/min,直徑大於0.6cm,深度距離表皮不超過0.6cm,有清楚可辨別的血管邊緣為功能良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二、動靜脈瘻管的種類:

動靜脈廔管分為自體動靜脈瘻管和植入人工血管兩種。

  1. 自體動靜脈瘻管:
    由心血管外科醫師將病人的動脈和靜脈分別剝離出來後,動脈與其鄰近的靜脈做吻合,使靜脈受到血流壓力衝擊膨脹,形成動靜脈瘻管,大部份需4~6週的成熟期才可以供血液透析時扎針之用,通常醫師會選擇病人的非慣用手(左手較常見)來建立動靜脈瘻管,較不會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且離心臟位置愈遠愈好,以減少心臟的負擔。
  2. 移植人工血管:
    如果動、靜脈血管太細或硬化,做自體動靜脈瘻管不容易成功的病人,醫師會選擇植入人工血管,利用一種聚四氟乙烯材質的人工血管,一端與動脈縫合,另一端與靜脈縫合,而形成一條人工的血管通路,建議至少需2~3週後再使用。

 

三、動靜脈瘻管的自我照護:

  1. 手臂運動-自體動靜脈瘻管病人術後24小時,傷口穩定無出血感染等現象,可開始做握球運動:
    1. 手握軟式網球,用力握球持續數秒(約五秒)之後手放鬆;握球及放鬆反覆動作數次,約15分鐘,每天數次。
    2. 握球的同時可用另一手的虎口(或由照護者)在瘻管上臂加壓,或間歇性使用止血帶紮緊上臂,加速靜脈動脈化。
    3. 全手臂的運動:將動靜脈瘻管的手肘彎曲握舉小啞鈴或裝水的寶特瓶,維持握舉姿勢約15秒後放下,重複動作,每次運動至少5分鐘。也可使用彈力帶等輔助工具運動。
  2. 瘻管功能評估
    1. 自體動靜脈瘻管每日用手觸摸(請用三指腹)或用聽診器聽瘻管處,是否有強的震顫感或沙沙的聲音,若感覺消失或不明顯,請立即至急診室就診。
    2. 人工血管則每日用聽診器聽動脈端及靜脈端有無沙沙的聲音,若沙沙音減弱或消失,則人工血管可能栓塞,應立即就醫處理。 
    3. 每日觀察瘻管處的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徵象,若有應避免熱敷且立即就醫。  
    4. 隨時與醫護人員討論血管及透析狀況,除了身體診查以外,一般建議動靜脈瘻管應該定期接受血液流量的監測,在血管有狹窄、血栓等問題出現前,能夠即時的轉介處理。   
  3. 透析前後照護   
    1.  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清洗瘻管周圍皮膚。
    2. 人工瘻管須時常更換穿刺位置,可延長使用壽命,防止人工血管壁被破壞。
    3. 若遇到血管穿破而有皮下血腫時,須先冰敷,待24小時後再熱敷。
    4. 透析結束後瘻管拔針處需加壓止血,在傷口上墊無菌敷料,用1或2隻手指指腹直接垂直加壓。或以止血帶止血,止血帶上的鈕扣,需對準傷口止血點。加壓力道以不滲血且能感覺震顫為原則,不要過度將血流堵住,不可太緊或太鬆(易滲血),壓迫時間約10~15分鐘,直至止血為止。
    5. 洗腎後當日,保持穿刺部位清潔乾燥,透析後針眼覆蓋的紗布,最好24小時之後再拿掉以預防針眼滲血或感染,或可更換使用OK絆繃帶。
    6. 透析後24小時可用熱毛巾或熱敷袋熱敷瘻管,一天3~4次,每次約15分鐘。熱敷可減輕血管的硬疤,增加血管的彈性,但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燙傷。若針眼仍有滲血,則暫緩熱敷,以免滲血不止。
  4. 日常照護及注意事項
    1. 禁止瘻管手臂量血壓、打針、抽血。
    2. 避免在瘻管之手穿戴手錶等飾物,及避免睡覺時壓迫到瘻管。
    3. 控制好血壓,避免血壓過低,因周邊血管血流下降,易造成血液停滯,而增加瘻管栓塞的機率。
    4. 避免抽菸,以防造成血管阻塞或狹窄。
    5. 避免碰撞及割傷瘻管引起大出血,平日可用適當鬆緊度之護腕保護,若不慎於瘻管處受傷,應立刻加壓止血並迅速就醫。
    6. 穿寬鬆衣服,避免太緊壓迫動靜脈瘻管。
    7. 平日不可搬重物以防壓迫瘻管。
    8. 注意肢體的保暖,且當有冷、麻、刺痛、無力、蒼白時,應立即就醫。
    9. 許多年老或是疾病關係無法正確執行握球運動時,利用遠紅外線治療能改善血管通暢性,並能增加新建血管結構之穩定性。
 
參考資料
  1. 呂淑卿、李碧霞、謝湘俐、莊宇慧(2017).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瘻管阻塞原因及預防與居家照護.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6(3),1-12。https://10.3966/172674042017091603001
  2. 蕭亞欣、施妙玲、黃瓊珮、陳香君、黃翠媛(2017).運用跨團隊模式提升血液透析患者手部握球     運動正確率.護理雜誌,64(3),74-81。https://doi:10.6224/JN.000042
  3. 李怡萱、張鳳纓(2018) 降低血液透析後病人動靜脈廔管穿剌部位滲血率.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  誌, 17(2), 13-25。https://doi.org/10.3966/172674042018061702002
  4. 謝至同、楊智宇(2020)透析血管通路的監測.腎臟與透析,32(4),224-228。https://doi:10.6340/KD.202012_32(4).0011
  5. Lok, C. E., Huber, T. S., Lee, T., Shenoy, S., Yevzlin, A. S., Abreo, K., Allon, M., Asif A., Astor, B.C., Glickman, M.H., Graham, J., Moist, L.M., Rajan, D.K., Roberts, C., Vachharajani, T.J., Valentini, R.P., & Foundation, N. K. (2020).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vascular access: 2019 update.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75(4), S1-S164. https://doi.org/10.1053/j.ajkd.2019.12.001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on Hemodialysis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