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末期腎臟病?
末期腎臟病是指慢性腎臟疾病進展到最後階段,因腎臟功能喪失,無法把體內所產生的廢物、多餘的水份排出體外,有害物質(尿毒素等)就會堆積並出現症狀,也就是我們一般人俗稱的尿毒症。
二、末期腎臟病會有那些症狀?
- 腸胃方面: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舌苔、口腔有異味、營養不良。
- 心臟血管方面:貧血、呼吸困難、肺部積水、高血壓、心臟擴大。
- 皮膚方面:皮膚乾燥、蒼白、搔癢、色素沉著較為常見。其他包括黴菌或病毒感染、瘀青、掉髮、口炎等,皮膚表面偶會出現結節,另外當尿毒素及含氮廢物很高時,皮膚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結霜樣的結晶,稱為尿毒霜,此現象在臨床較少見。
- 神經方面:倦怠、無力、昏睡、頭痛、肌肉抽搐、透析不平衡症狀,更嚴重可能會昏迷。
- 骨骼肌肉系統:低血鈣、骨質纖維化、易骨折、骨痛。
- 生殖方面:
女性:性慾減退、無月經。
男性:性功能減退、睪丸萎縮。
- 其他:抵抗力差、容易感染。
若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末期腎臟病。
三、末期腎臟病的治療:
當慢性腎臟疾病逐漸進展至末期階段,需要選擇一種適合的腎臟替代療法,用來取代腎臟的功能,目前治療方式有:血液透析(洗腎)或腹膜透析、腎臟移植三種。
每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醫療人員會在適當的時機與病人及家屬充分討論、分享資訊,共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另外某些特殊狀況如年老病重、嚴重失智、中風、其他疾病(如癌症末期、呼吸器依賴、器官衰竭)等狀況,不選擇洗腎或終止洗腎,保守性內科療法、接受腎臟安寧緩和療護也是其中一個選項。
四、居家照護原則:
- 除了配合透析治療以外,學習自我照顧更為重要,例如:遵循飲食建議、監測體重、血壓、血糖等,保持健康生活型態。
- 充分休息與睡眠。
- 保持身心愉快,適度的運動。
- 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定期門診追蹤。除非醫師指示,不可自行調整藥量。
- 請勿自行亂服成藥或偏方。
- 注意個人衛生:採淋浴、大小便後請注意會陰部清潔,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勿憋尿。
- 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並避免與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觸。
- 按照醫護人員及營養師指示,控制飲食勿吃太鹹食物,限制鹽分攝取每日約5-8克,若已開始透析治療,需補充適當蛋白質。
- 每日按時量體重並記錄,做為攝取水份和透析治療之參考。
- 如有動靜脈瘻管須小心,勿提重物,勿壓迫或碰撞瘻管,以防破裂、大量出血及阻塞。
參考資料
- 王淑麗、陳慈徽、龔蘭芳、邱啟潤、林明彥(2018).整體照護計畫對慢性腎臟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與腎功能之影響.長庚護理,29(1),1-15。https://doi.org/10.6386/CGN.201803_29(1).0001
- 何雅芳、林秋菊(2019).應用共享決策於末期腎臟疾病病人腎臟替代療法的決策衝突.護理雜誌,66(4),95-102。https://doi.org/10.6224/JN.201908_66(4).12
- Kelkar, M. B., Kote, R., Gugle, A. S., Pawar, M., & Kumawat, S. (2020).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ermatological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MVP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6(2), 120-125.https://doi.org/10.18311/mvpjms/2019/v6i2/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