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急性腎衰竭?
腎臟受到某種原因的傷害,導致腎功能突然變差,通常在數小時至幾週內發生,腎臟清除毒素(如尿素氮、肌酸酐)及水份的能力急劇下降,導致廢物及水份無法順利排除而堆積在體內。
急性腎損傷的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共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臟病)、敗血症以及重大手術,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較容易發生急性腎損傷。
二、導致急性腎衰竭的原因可分為三大類:
- 因流入腎臟的血流減少,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傷害:如脫水、大量出血、長時間的嘔吐或腹瀉、燒傷患者、心肌梗塞等。
- 因重金屬(如汞、砷)、有機溶劑、放射性顯影劑等腎毒性藥物,或服用不明藥物(尤其是中藥偏方)所造成的傷害。
- 因結石或腫瘤等因素,造成泌尿系統(輸尿管、膀胱出口或尿道)阻塞,使得腎臟排泄出的尿液受到阻礙。
三、急性腎衰竭會有那些症狀?
病人會因尿毒素升高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以及鉀離子堆積導致心律不整。體內水份的排除減少,導致水腫,當水份蓄積在肺部則會有呼吸喘的現象。嚴重者會有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的情形發生。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急性腎衰竭,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腎臟科門診就醫。
四、急性腎衰竭的治療:
醫師會協助找出致病原因,早期診斷、找出病因並介入、降低急性腎損傷程度,增加恢復腎功能機會,使用適當藥物或透析(俗稱洗腎)治療,來保護腎功能以避免進展成為慢性腎臟病。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 控制飲食:出院前會依您的腎功能恢復狀況會診營養師,給予飲食指導。返家後若仍有飲食問題可至營養諮詢門診追蹤。
- 腎臟血流量減少引發急性腎衰竭的病人,應避免再次受相同因素之傷害。
- 就算腎功能可以回復至基準,仍建議要持續回門診追蹤,避免再次發生急性腎損傷或進展為慢性腎臟病。
- 腎毒性藥物引起急性腎衰竭之病人,應避免重金屬、有機溶劑的傷害,尋求正確就醫途徑,勿自行至藥房買藥或服用不明偏方,避免腎臟再次受到損傷。
- 若為尿路結石的病人請遵照飲食原則(請參閱臺北榮總健康e點通網路護理指導「泌尿科」「居家照護類」:「尿路結石病人居家護理指導」內容),並請定期到泌尿科門診追蹤治療。
- 充足休息與睡眠,適度運動,維持身心愉快。
參考資料
- 李岳庭、丁凡棋、邱鼎育(2020).老年人急性腎損傷.腎臟與透析,32(4),171-175。https://doi.org/10.6340/KD.202012_32(4).0002
- 吳柏融、吳建興、李建德、邱鼎育(2020).急性腎損傷後的追蹤與照護.腎臟與透析,32(4),204-208。https://doi.org/10.6340/KD.202012_32(4).0007
- 黃俊德、吳明儒、陳呈旭(2020).急性腎損傷: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與病因、治療與預後.腎臟與透析,32(1),1-5。 https://doi.org/10.6340/KD.202003_3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