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精神科困難處理的病人?
是指因缺乏病識感、服藥遵從性欠佳或錯誤認知,出現情緒欠穩、激動失控,對工作人員有言語攻擊、肢體衝突等行為,造成醫護人員在照護過程中產生無力感、生氣、罪惡感或焦慮等負向不適情緒之病人。
二、常見臨床症狀:
情緒易起伏,挫折忍受度低,常合併緊張、不安、無法忍受煩悶等身體心理不適之主訴,出現四處尋求醫療協助並堅持己見,無法接受醫療檢查結果;若因身體心理症狀未能緩解或自覺被放棄時,加上其自我控制力、人際關係因應技巧差,容易出現意圖威脅或言語挑撥、煽動他人情緒,甚至出現攻擊破壞等暴力行為及自傷行為。
三、照護注意事項:
- 當病人發生妄想時,應了解且接受病人負向的情緒及不適感覺,適時給予傾聽、支持、尊重、澄清及陪伴,並引導正向思考及放鬆技巧,增加病人自信心及自我價值感。
- 針對未規則服藥之病人,醫護人員應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信任的治療性關係,了解其對疾病、服藥的想法,並協助建立病識感及規則服藥之動機,讓病人能自覺精神症狀的變化,主動尋求協助,共同檢視藥物治療對症狀改善的成效,減輕精神症狀帶來之生活困擾。
- 當病人出現操縱或過度依賴行為時,應耐心傾聽並了解原因,引導病人正視其問題行為,表達對其重視與關懷以加強其自尊心。
- 協助安排適當的活動,轉移對症狀注意力,使其維持規律的生活及適度的運動。
- 與困難處理病人相處時,應隨時自我察覺,治療性關係的界線要清楚,才不致受對方情緒影響。
- 若發現病人情緒起伏大或低落時,需多予以陪伴及關懷,評估其是否有自傷之危險性,必要時,送至醫院進一步治療。
- 當病人出現激躁、不安、敵意或暴力傾向,先試著了解原因並予安撫,若仍無法緩解,應暫時避開並除去周遭危險物品;必要時,求助119且迅速送至醫院治療。
- 病人常以過量服藥及割腕等自傷行為來面對其壓力源,居家照顧時可以藥盒輔助排藥,密切觀察服藥情況,避免囤積藥物。
- 家庭成員的支持有助於增加病人的治療意願,也可透過團體治療矯正對疾病、服藥的錯誤認知,讓自己更了解自身病況及接受治療的好處,並進一步引導學習自我管理疾病症狀,以正向態度增進對疾病症狀的因應。
- 協助病人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用正向、友善態度與他人互動,改善人際關係。
參考資料
- 何芳慈、陳靜芳、陳昱芬(2017).照護一位缺乏病識感的思覺失調症病人之護理經驗.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3(1),64-73。
- 劉幸愉、 林盈彣、顏文娟、黃耀輝、簡以嘉、馬維芬(2019).探討思覺失調症住院病人之復元程度及相關因素.精神衛生護理雜誌,14(2),20-30。https://doi.org/10.6847/TJPMHN.201912_14(2).02
- Ata, E. E., Bahadir-Yilmaz, E., & Bayrak, N. G. (2020). The impact of side effects o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patients' adherence to prescribed medical therapy.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 56(3), 691–696. https://doi.org/10.1111/ppc.12483
- Bohlken, J., Konrad, M., & Kostev, K. (2020). Adherence to neuroleptic treatment in psychiatric practic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5 practices with more than 5000 bipolar an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Germany. Psychiatry Research, 284, 112758.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2758
- Carbone, E. A., de Filippis, R., Caroleo, M., Calabrò, G., Staltari, F. A., Destefano, L., Gaetano, R., Steardo, L., Jr, & De Fazio, P. (2021).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Medicina, 57(2), 183. https://doi.org/10.3390/medicina570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