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肺高壓?
我們人體必需靠心臟將體內缺氧的血液經由肺動脈送到肺臟進行氣體交換後,才能將含有氧氣的血液經由肺靜脈送回心臟,再送到全身循環以供給身體細胞所需的氧氣及養分。所謂的肺高壓就是因為某些病理因素包含血管收縮、血管增生、血栓形成及發炎反應等,讓肺動脈或肺靜脈血管壓力過高,使心臟及肺臟負荷增加,影響人體氧氣及養分供需平衡,且可能造成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二、引起肺高壓的原因:
- 原發性肺高壓:發生原因不明。
- 其他疾病所引發之肺高壓:例如愛滋病、藥物及毒素等所引起,或是原有肺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肺腫瘤、心臟及肝臟疾病、血小板功能異常與血栓,或是在胸腔或心臟手術後也可能發生。
三、肺高壓的症狀分級
- 第一級:身體活動沒有限制,一般的身體活動不會造成過度的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二級:身體活動輕微受限制,休息時感到舒適,但一般的身體活動將會導致過度的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感到舒適,但稍微從事一般身體活動將導致過度的休息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四級:從事任何身體活動都會出現症狀。這些病患有明顯的右心衰竭徵兆,就算是休息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和疲勞。
四、肺高壓的治療
- 藥物治療:包括血管升壓劑、強心劑、肺動脈擴張劑、利尿劑及抗凝血劑等。
- 氧氣治療。
- 原發疾病的治療,如:心肺移植、腫瘤切除......等。
五、日常自我照顧注意事項:
- 按時服用藥物並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服藥後若有身體不適的症狀,應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調整藥物劑量。
- 養成每日測量血壓、脈搏並完整記錄的習慣。特別是出現頭暈不適時,更應測量血壓,測量完成後將血壓值、測量日期、時間,記錄於手冊中,於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
- 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例如:戒菸、控制情緒、避免刺激性食物,請勿服用中藥(如麻黃、當歸等),以免影響藥物療效或產生不良反應。
- 預防呼吸道感染,並遵循醫囑,配合長期居家氧氣治療及居家使用呼吸器的相關注意事項,如設定、流量與時間長短等。
- 採低鹽飲食,需要時限制水分攝取,注意液體攝入及排出是否平衡,並依醫師指示維持適當體重,每日測量體重觀察有無體重上升情形。
- 實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為了避免發生呼吸困難,頭暈或胸痛,應避免費力活動或接觸過度高溫,例如:熱水淋浴、洗三溫暖等。
參考資料
- 李彥融、陳威志、張西川(2019)‧ 胸腔病例(三六一)肺高壓 ‧ 臨床醫學,84(6),842-845。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1912_84(6).0139
- Vonk, M. C., Vandecasteele, V., & van Dijk, A. P. (2021).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new evidence and challeng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51(4), e13453. https://doi.org/10.1111/eci.13453
- Suzuki, Y. J., Nikolaienko, S. I., Shults, N. V., & Gychka, S. G. (2021). COVID-19 patients may become predisposed to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Medical Hypotheses, 147, 1-3. https://doi.org/10.1016/j.mehy.2021.11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