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鼻腔內部的前側,是最常見的流鼻血部位
  2. 流鼻血時,保持鎮靜、盡快將鼻腔壓迫止血是最有效止血方法。
  3. 冰敷在鼻根及鼻頭或頸部,可以幫助減緩鼻部出血。
  4. 如果加壓15分鐘還是持續流鼻血,建議立刻就醫。
 
一、為什麼需要流鼻血之照護?
鼻腔內的黏膜富含血管,當鼻腔黏膜受傷、血管破裂時,就會發生流鼻血的現象,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
  1. 直接外力導致:例如:頭部、臉部遭受撞擊、擤鼻涕過於猛烈、挖鼻孔、打噴嚏等動作,或是鼻腔內有異物造成鼻黏膜發炎,引起血管破裂。
  2. 太過乾燥的環境:鼻黏膜容易乾裂、結痂,造成血管破裂。
  3. 因疾病導致鼻腔黏膜變脆弱:例如:感冒、鼻炎、鼻竇炎、鼻腫瘤。
  4. 流鼻血的高危險群:例如:血壓過高、服用抗凝血藥物、血小板減少等。(延伸閱讀:血小板減少之自我照顧
除了鼻部出血之外,有些人還會有鼻子酸酸、脹脹、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覺;當出血比較嚴重,可能會覺得頭暈(延伸閱讀:頭暈之照護)、吸不到氣,如果鼻血流到喉嚨,會因為喉部受到刺激,出現咳血或吐血的狀況,嚴重甚至會影響到呼吸。
 
二、準備用物:
  1. 冰敷袋、或用碎冰包在塑膠袋中,外層再用毛巾包裹。
  2. 嘔吐袋或塑膠袋:數量視情況需要準備。
  3. 清潔用品:例如:衛生紙、濕紙巾等。
 
三、步驟:
  1. 請保持安靜,不要驚慌,放鬆心情。
  2. 找個安全的環境並坐下來,盡可能確保有人在旁陪伴。
  3. 直接鼻腔壓迫止血:
    鼻腔內部的前側,是最常見的出血部位,一般會先加壓這個部位。
    1. 用拇指及食指中指由鼻子外面壓迫出血側的鼻前部(軟鼻子處),很像一般用手捏住鼻子的做法,需要施加一點壓力,盡可能把出血側的鼻腔壓扁;如果雙側都有流鼻血,則要把兩側的鼻腔都壓扁。(圖一)
      b1e32707aed4091da585e67254b179b7.png
      圖一 直接鼻腔壓迫止血
    2. 壓迫至少持續10-15分鐘,不要中斷,一直到沒有鼻血流出為止。
  4. 維持正常呼吸:(此時要注意鼻腔壓迫止血不要中斷)
    1. 頭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傾的姿勢,讓已經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可以用衛生紙或濕紙巾等清潔鼻孔表面,以免留在鼻腔內干擾到呼吸道的暢通。
    2. 可以用沒有流血的鼻孔呼吸,如果雙側都有流鼻血或是呼吸不順,可以先用嘴巴呼吸。
    3. 避免頭後仰、鼻孔朝上:後仰的姿勢會讓鼻腔的血往咽喉流(這時會感覺喉嚨熱熱的,覺得有東西在流),血液會被吞入食道及胃腸,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或引起嘔吐;出血量大時,容易嗆到,堵住呼吸道造成危險。
    4. 有血塊在口腔中時,量少時可以直接吞入;如果血塊較多時,請輕柔地、慢慢地將血塊吐在嘔吐袋或清潔袋中,不要用力咳嗽或是清
  5. 冰敷:可讓鼻子的血管收縮,幫助止血。
    1. 冰敷的部位:鼻根及鼻頭(整個鼻子)上面或是在脖子後面,
    2. 如果冰敷會影響鼻腔的加壓,請先確定鼻腔已經壓迫好了,再請旁人協助冰敷。
壓迫15分鐘後還是沒有止血,可能代表著嚴重的出血(出現吐血、頭暈、冒冷汗等症狀),這時候就要立刻送醫,由醫師評估後視病況進行進一步的治療處置,例如:使用止血藥物、鼻腔填塞止血棉等。
 
四、照護原則:
  1. 適度提高環境及鼻腔的濕度:
    1. 如果家中比較乾燥,可以視情況使用加濕器。
    2. 可配戴口罩,減少直接吸入乾燥或冷空氣。
  2. 預防再次流鼻血:
    1. 飲食方面:採用冷質飲食,不要吃熱的、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辛辣食物、菸、酒及咖啡)或是進補。
    2. 盥洗方面:
      • 加強口腔清潔,口腔可能會有血塊殘存,造成口腔異味等不舒服的感覺。
      • 避免洗熱水澡或泡溫泉,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3. 避免鼻腔再度受傷:
      • 避免揉鼻子、挖鼻孔及打噴嚏的動作,如果鼻腔有血塊,不要摳出來。
      • 避免用力或是劇烈活動。
    4. 有高血壓的病人:要控制血壓,避免血壓過高。(延伸閱讀:高血壓之照護
    5. 有使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請與您的醫師討論是不是需要暫停藥物使用。(延伸閱讀:服用抗凝血劑之居家照護
  3. 流鼻血常見在兒童,最常引起的原因是挖鼻孔導致,青少年後流鼻血會比較少見,要特別注意是不是有其他原因造成,會建議到鼻科門診就醫。(預約掛號:鼻科門診
  4. 有鼻腔填塞止血棉的病人,請不要自行取出止血棉,醫師會跟你約時間返診取出;如果不小心止血棉掉出來,此時請保持鎮靜,觀察是不是有持續出血,如果沒有則遵照照護原則,並在約定的時間返診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1. Alter, H. (2022). Approach to the adult with epistaxis. UpToDate. Retrieved Feb 25,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pproach-to-the-adult-with-epistaxis
  2. Messner, A. H., (2022). Management of epistaxis in children.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22,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management-of-epistaxis-in-children
  3. Tran, Q. K., Barnett, J., O’Connell, F., D’Anza, B., & Pourmand, A. (2021). Nasal Pack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ractical Review for Emergency Providers. Open Access Emergency Medicine: OAEM, 13, 527.https://doi.org/10.2147/OAEM.S247017
  4. Tunkel, D. E., Anne, S., Payne, S. C., Ishman, S. L., Rosenfeld, R. M., Abramson, P. J., Alikhaani, J. D., Benoit, M. M., Bercovitz, R. S., Brown, M. D.,  Chernobilsky, B., Feldstein, D. A., Hackell, J. M., Holbrook, E. H., Holdsworth, S. H., Lin, K. W., Lind, M. M., Poetker, D. M., Riley, C. A., ... & Monjur, T. M. (202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nosebleed (epistaxis).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62(1_suppl), S1-S38.https://doi.org/10.1177/0194599819889955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Note of Epistaxis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