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肌無力症
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將體內乙醯膽鹼接受器視為外來物,產生抗體,破壞及阻礙神經肌肉接合處之接受體,造成神經與肌肉間傳導不良,導致肌肉無力。
二、臨床症狀
核心症狀為肌肉疲勞及無耐力,症狀起伏波動,清晨醒來精神體力最好,隨著工作與時間增長,逐漸出現症狀加劇現象,經休息或睡眠可改善。依受影響肌肉部位不同,常見症狀包括:
- 眼皮下垂(最常見)。
- 眼部運動受限造成視力模糊、複視。
- 面無表情、臉部動作減少。
- 講話帶鼻音、口齒不清、聲音變小、沙啞或吞嚥困難。
- 全身無力、雙手無法舉物過頭。
- 呼吸不順或困難,稱為肌無力危象。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肌無力症,需經由檢查及檢驗來確立診斷,可至
神經內科門診就診。
三、重症肌無力之治療
應由醫師評估病情選擇適合個別性治療方式,常見治療方式包括:
- 症狀治療:抗乙醯膽鹼脂化酶製劑,俗稱"大力丸"。
- 快速免疫調節:血漿置換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 長期免疫調節:類固醇、其他免疫抑制劑。
- 手術治療:胸腺切除術。
四、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 日常生活方面
- 隨身攜帶記載疾病資料之辨識卡,以備緊急時可提供急救訊息。
- 保存體力方式:
- 仔細規劃一天活動,採間歇性及分段休息時間。
- 工作分派給其他家人分擔。
- 能坐時,不要站。
- 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到位置。
- 避免搬運重物。
- 避免使用噴霧殺蟲劑和清潔劑,因含有神經肌肉麻痺劑會導致肌無力症狀之惡化。
- 避免過度勞累及處於壓力過大的環境,例如:遭遇感染、發燒、手術或壓力。
- 在體力可負荷下,於早晨剛起床時、午休後或藥物發揮作用時,再適當的運動,以增加肌肉力量。
- 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 視力方面
- 避免直視陽光,減少陽光直接照射。
- 有複視時,左右眼交替使用眼罩,避免眼睛過度疲勞。
- 視力障礙時,以有聲書代替閱讀,並定期檢查視力。
- 溫度方面
- 天氣太熱時不宜長時間曝露陽光下,致使肌肉軟弱無力。
- 洗澡水不宜太熱,以溫水做短時間淋浴或洗澡。
- 飲食與說話方面
- 避免喝酒、吸菸及吃成分不明補品。
- 用餐前先用冷飲,因熱食會增加肌肉衰竭,使吞嚥困難。
- 飯菜煮軟一點,或把食物打碎較容易吞嚥。
- 說話緩和、音量適中,不要長時間大聲說話或用力咀嚼堅硬物品,如甘蔗、牛肉乾、口香糖。
- 進食時不催促,建議採少量多餐。
- 藥物方面
- 服用任何藥物前最好能詢問醫師或藥師。
- 應了解醫師開立的藥物、用法、用量、副作用及禁忌症,並按時按量服藥,勿中途停藥或增減藥量。
- 如服用類固醇,應避免過鹹食物造成水份滯留體內。
- 藥物治療下,若有下列情況:口乾舌燥、心跳加速、視力模糊、臉紅、意識障礙、噁心、嘔吐,請立即就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