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人體關節共有三種形式:不動、微動與可動關節,而全關節運動是指活動人體可動關節之最大運動範圍。中風或手術後,因肢體活動障礙,傷口疼痛或身體機能老化,且長期臥床、少動或不活動,導致肌肉力量減弱、肌肉萎縮、關節硬化,及骨骼鈣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等合併症出現。對於此類病人,及早執行全關節運動,不僅可以預防關節攣縮、避免併發症的發生,亦可幫助其恢復最大的活動能力。

 

二、適用情況:

  1. 長期臥床或固定不動者。
  2. 局部使用石膏、夾板或牽引,使特定部位不能活動者。
  3. 手腳運動神經麻痺,致手腳無法活動者。
  4. 神經肌肉疾病,如:巴金森氏症、肌無力者。
  5. 關節疼痛而自我限制不活動者。
  6. 知覺障礙者。
 

三、執行全關節運動步驟:

  1. 安排病人認為最舒適的姿勢。
  2. 以關節為運動單位,由病人身體遠端開始運動至近端。
  3. 每次執行運動前可先予活動部位熱敷,使肌肉鬆弛,並於活動時,予關節適當的支托及保護,以防重力及傷害性活動。
  4. 健側及患側均需活動,教導病人以健側肢體協助患側肢體運動。
 

四、注意事項:

  1. 建議每天執行3-4次全關節運動,但以病人能承受為原則。
  2. 當病人感到疼痛、疲勞、抵抗或心跳、血壓、呼吸上升時則需停止操作。
  3. 進食前後一小時不宜運動。

 

參考資料

  1. 林文豪、田慧勳、謝宗勳(2019).早期懸吊運動介入與傳統復健治療對於中風病患下肢之療效.物理治療,44(2),124-125。https://doi.org/10.6215/FJPT.201906.P23
  2. Newmire, D. E., & Willoughby, D. S. (2018). Partial compared with full range of motion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muscle hypertrophy: A brief review and an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mechanisms.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32(9), 2652-2664. https://doi.org/10.1519/JSC.0000000000002723
  3. Schoenfeld B.J., & Grgic J. (2020).Effects of range of motion on muscle development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SAGE Open Medicine, 8, 2050312120901559. https://doi.org/10.1177/2050312120901559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Range of Motion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