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糖尿病腎病變?
糖尿病腎病變是指因糖尿病所導致的末期腎臟病,不論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均有可能會發生,但並非每位糖尿病病人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變,台灣末期腎病變中以糖尿病腎病變最多。
二、糖尿病為什麼會引起腎臟病?
糖尿病腎病變是指糖尿病病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下腎絲球產生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病變;目前認為高血糖和衍生的糖化終產物,會刺激腎臟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而造成腎臟纖維化。約有5%到30%的糖尿病病人會併發腎臟病,但此過程往往需耗時10至20年,若能早期發現並適當治療,可使糖尿病併發腎臟病的機會減至最低。
三、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變?
目前常以尿中白蛋白增加作為糖尿病腎病變的診斷依據。微量白蛋白尿需在半年內三次檢驗中有二次以上超過標準才算數。另外可隨機收集尿液測定白蛋白和肌酸酐的比值。從開始有糖尿病到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大約需5至10年,因此有很充分的時間去發覺。現今糖尿病病患多以降低白蛋白尿增加的速率,做為保護腎臟治療目標之一。
四、糖尿病腎病變的症狀:
在最初的第一期和第二期階段,病人通常都沒有自覺症狀,甚至連一般的尿液試紙檢查都不容易發現異常,之後會演進至蛋白尿出現(第三期),腎功能異常(第四期),最終才進入末期腎臟病(第五期)的階段。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糖尿病腎病變,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腎臟科門診就醫。
五、糖尿病腎病變的五個進展時期:
第一期稱為腎臟肥大、腎絲球過濾上升期:長期血糖過高造成利尿效果,並常伴有腎臟肥大,有些病人可能有高血壓。在此時期如能將血糖控制好便會恢復腎臟功能。
第二期稱為靜止期:此期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仍偏高,腎臟出現基底膜肥厚及間質增生,有少量的白蛋白會流失到小便裡(稱做微白蛋白尿)。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且做適時的處置,就有可能會恢復腎功能。
第三期稱為微量白蛋白尿期:腎功能仍維持正常,但腎絲球已有少許硬化現象。此時如能加強血糖、血壓及飲食的控制,可使白蛋白排出量減少,甚至可恢復正常。
第四期稱為蛋白尿期:此時腎功能開始下降,腎絲球硬化現象加重,多數病人有高血壓,以及出現其他糖尿病視網膜或神經病變。病人此時若嚴格控制血壓及飲食,可能可以減緩腎病變惡化速度,但已不太可能恢復正常。
第五期稱為末期腎臟病期:血液檢查顯示腎功能異常,腎絲球嚴重硬化,大部份病人的腎功能逐漸惡化,也合併多種糖尿病心血管病變,洗腎幾乎已無法避免。
糖尿病腎病變由第一期進行至第五期,約需二十至三十年的時間,但若病人的血壓和血糖控制不佳,整個過程可能會縮短。
六、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腎病變如進展到微白蛋白尿期(第三期),則可藉由下列方式,使腎病變不再進行或減緩惡化速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