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高血壓與腎臟病兩者會互相影響。
- 良好的血壓控制可以延緩腎臟的損傷。
- 每日居家測量血壓並紀錄可以幫助控制血壓。
一、什麼是高血壓腎病變?
高血壓腎病變是指因血壓高而導致的腎功能惡化,另一方面,腎臟會產生一種激素來調控血壓,當病人的腎臟衰竭,血壓也會越來越難控制,兩者會相互影響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同時有高血壓與慢性腎臟病時,發生心臟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風險便會增加。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病人大多只有高血壓的症狀,初期不會自覺有腎功能惡化的症狀,但若有蛋白尿出現,血壓的控制就要更加嚴格,以防止腎功能惡化發生。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高血壓腎病變,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腎臟科門診就醫。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控制血壓是治療和預防腎功能惡化的最佳方法,可以讓腎臟損傷進展變慢,並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 血壓目標值:
- 腎功能不良者: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 明顯蛋白尿者:收縮壓需嚴格的控制小於120mmHg,可以防止腎功能惡化。
- 上述的血壓值並不見得適合每個人,還需要和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血壓目標值。(延伸閱讀:高血壓之照護)
- 藥物治療:
- 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一般會優先考慮使用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s)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s),可以減輕腎絲球內的壓力、保護腎臟。(延伸閱讀:降血壓藥物)。
- 上述藥物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是每位病人都適用,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藥物。
四、照護原則:
- 避免菸酒,保持理想體重,適度運動。(延伸閱讀:戒菸、理想體重控制)
- 避免過度依賴止痛藥、濫用抗生素或服用偏方,以免腎臟再度受到傷害。
- 飲食的調整建議:少鹽、少脂肪、少油,多攝取水果和蔬菜及低脂乳製品且低飽和脂肪及低總脂肪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壓。
- 居家血壓量測:每日在家固定時間量血壓並且記錄下來,就診時提供醫師參考,可以改善高血壓的控制。
參考資料
- 吳泓彥、簡國龍(2019)‧高血壓與慢性腎臟病治療新進展‧內科學誌,30(2),79-85。https://doi.org/10.6314/JIMT.201904_30(2).04
- 王智賢、徐邦治(2020).慢性腎臟病病人的心血管風險評估.腎臟與透析,32(2),65-69。https://doi.org/10.6340/KD.202006_32(2).0003
- 林冠宏、楊振昌、胡啟民(2020).兒童、青少年高血壓.台灣家庭醫學雜誌,30(3),130-140。https://doi.org/10.3966/168232812020093003002
- Pugh, D., Gallacher, P. J., & Dhaun, N. (2019).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rugs, 79(4), 365-379. https://doi.org/10.1007/s40265-019-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