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耳溫大於等於38℃為發燒。
  2. 冰枕、散熱貼片有礙散熱,不建議常規使用。
  3. 發燒時,以增進舒適為主,而不是以降低體溫為目標。
  4. 發燒有合併意識改變、呼吸困難、持續嘔吐、無法進食等狀況,請立即就醫。
  5. 就醫時,請主動告訴醫護人員您的旅遊史、職業史、群聚史及接觸史。

 

一、什麼是發燒?

正常體溫的範圍在 35.3 到 37.7℃,體溫會因測量環境不同而有不同數值,一般分為核心體溫及體表溫度:
  1. 核心體溫:在身體核心部位測到的體溫,常見為肛溫或耳溫,當耳溫大於或等於 38℃則稱為發燒。
  2. 體表溫度:在體表所測量出來的溫度,但體表溫度容易隨環境改變(例如:天氣太冷或是太熱等),比較不準確,常見為腋溫或額溫,當腋溫大於或等於 37.5℃則稱為發燒。
發燒原因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感染及非感染兩大類:
  1. 感染:是大部分引起發燒的原因(例如: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等感染),就免疫觀點來說,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的自然防禦機制,因此重要的是治療潛在疾病,而不是發燒。
  2. 非感染: 炎症反應、免疫反應、熱傷害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發燒。
    1. 炎症反應:外科手術、多處創傷或骨折造成組織受損的發炎反應。
    2. 免疫反應:過敏反應、自體免疫、注射疫苗、內分泌失調、代謝性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3. 熱傷害:長時間在溼熱環境下工作或進行戶外活動容易發生熱傷害,熱傷害引起的高熱需要積極快速降溫並盡速就醫,以預防熱衰竭發生,當熱衰竭發生時,沒有立即處置及降溫,可能惡化至熱中暑且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傷害。(延伸閱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預防熱傷害專區)
    4. 其他原因:急性胰臟炎痛風及腫瘤等,發燒型態通常屬於低度發燒(小於或等於38.8℃)。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 細菌或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一般會有三個分期的症狀:
    1. 開始期:寒顫(身體無法控制的發抖,從輕微抖動到猛烈的肌肉收縮)、皮膚蒼白、冰冷、口渴、呼吸加快、心跳加快。
    2. 極熱期:體溫最高的時候、皮膚潮紅、發燙、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口渴加重、頭痛、尿量減少、脫水、皮膚黏膜乾燥破裂、全身倦怠、軟弱無力、食慾差,高燒時甚至會神智不清、胡言亂語。
    3. 退熱期:身體會開始出汗、寒顫減輕,這階段要注意有沒有脫水的狀況。
  2. 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通常2~3天或1星期內體溫逐漸回到正常,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個星期或甚至更久。
  3. 如果發燒合併下列情形要立即就醫或到急診室:
    1. 三個月以內嬰兒,一旦發燒請立即就醫。
    2. 孩子連續發燒二天以上或體溫39℃以上,以及任何異於平常狀況(活動力不佳或異常哭鬧)。
    3. 意識不清、一直睡叫不醒、頸部僵硬疼痛、併發抽搐、眼睛上吊、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4. 嚴重頭痛或喉嚨痛、胸痛、呼吸喘、吸不到氣。
    5. 腹痛、持續嘔吐、沒有辦法吃東西、大便含血、解尿疼痛、
    6. 皮膚紅疹、腳腫或是腫的部位皮膚紅或熱、皮膚出現紫斑、出血點。
有發燒症狀,不一定是感染,如果合併上述症狀,請您盡速就醫;如果您剛從疫區返國後發燒,則需即早就醫,並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您的旅遊史、職業史、群聚史及接觸史。
 

三、照護原則:

  1. 提供合宜環境:調節室溫,維持空氣流通、避免陣風直吹病人,維持環境舒適。
  2. 注意水分、電解質和營養的攝取:增加水分攝入量(成人一般建議 3000 C.C/天)、電解質的適度補充、飲食可採少量多餐。
  3. 維持清潔、舒適:在剛開始發燒的時候(開始期),可以適度增加一些衣物與被蓋,到極熱期則減少衣物與被蓋,維持空氣流通,如果流比較多汗,則可以擦澡更換衣物。
  4. 每4小時量體溫:測量體溫時須注意是否受外在因素影響,例如:運動、穿太多衣服、曬太陽等,此時請先離開或移除外在因素、休息半小時後再測量。
  5. 給予擦(泡)澡、溫水拭浴:
    1. 在近年的研究顯示,溫水拭浴或擦澡對於高熱病童的體溫並沒有顯著影響,而且在擦澡過程中容易有發冷或寒顫等不舒服的狀況。
    2. 水溫建議27~33℃,泡澡時間約10~30分鐘內即可,擦拭時動作要輕柔,如果中途有不舒服就先停止泡澡。
  6. 冰枕、散熱貼片等方法會讓局部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
  7. 退燒藥:發燒時以增加舒適為主,而不是以降低體溫為目標。
    1. 還不知道發燒原因時,建議先不使用退燒藥來降低體溫,因為退燒藥可能會掩蓋疾病的症狀,而無法正確評估病情。
    2. 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例如:心肺疾病、癲癇等),為避免引發疾病,可考慮使用退燒藥,減輕發燒引起的不舒服,但並不會縮短疾病病程,也不能用來預防熱痙攣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古佳琦、戴智意、周惠珠、李秀芳(2020).提升護理人員熱傷害認知及處置完整性之改善專案.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9(6),77-91。https://doi.org/10.6974/TCNJ
  2. Green, C., Krafft, H., Guyatt, G., & Martin, D. (2021). Symptomatic fever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PloS one16(6), e024581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45815
  3.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2021, Nov. 21). Fever in under 5s: assessment and initial management. 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143/chapter/Recommendations
  4. UpToDate. (2022, Nov. 23).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fever in adult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pathophysiology-and-treatment-of-fever-in-adults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Fever
    分類
    健康促進/保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