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 1.
    傷口縫合後之照護
  • 索引
  • 全螢幕
傷口縫合後之照護
長度: 03:02, 瀏覽: 114009, 最近修訂: 2024-04-13
【本篇學習重點】
  1. 縫合後的傷口照護可以預防併發症,幫助傷口癒合。
  2. 換藥步驟:洗手、清潔、觀察、蓋紗布。
  3. 如果傷口裂開、發燒、滲血或出現紅腫等異常情況,應立即返診。
 
一、為什麼要做傷口縫合後之照護?
外傷傷口可能有有夾帶砂石等髒污,通常會視為汙染的傷口,經過初步沖洗及清創後,醫師會評估您傷口的狀況,決定是否需要縫合傷口。縫合目的在止血、將傷口閉合,防止污染或異物進入,縫合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為傷口裂開及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病人,傷口感染的風險較高,持續性的傷口照護,可以減少感染發生。
 
二、那些人需要傷口縫合後之照護?
接受傷口縫合手術後,但傷口還沒拆線的病人。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請至藥局或一般醫療用品店購買 (圖一)
  1. 0.9%生理食鹽水(小瓶2~3瓶)。
  2. 無菌棉棒。
  3. 不含酒精的優碘。
  4. 醫院開立之抗生素藥膏(不一定需要,請依照醫師指示使用)。
  5. 適當大小之紗布塊。
  6. 紙膠(或依需求選擇適合的透氣膠布)。
    520797d057ced511011c32946a61c366.png
    圖一 準備用物
 
四、我該怎麼進行?
  1. 洗手:換藥前需清潔雙手,並擦乾後再開始換藥。
  2. 移除舊紗布:
    1. 以手指固定皮膚後,再輕柔移除紙膠,將皮膚往下與紙膠分開後再取下舊紗布。
    2. 傷口和紗布發生沾黏時,可用生理食鹽水將紗布側邊沖溼,再輕輕取下紗布。
  3. 清潔傷口:
    1. 使用生理食鹽水適度沾溼無菌棉棒(以不滴水為原則)。
    2. 從傷口中心以環狀的方式往傷口邊緣清潔,或依照縫線方向單向進行。
      • 如果傷口上的組織液及舊的藥膏還沒有清除乾淨,請重複步驟3(清潔傷口)。
      • 一次只使用一支棉棒,不要重覆、不來回。
    3. 縫合傷口外圍還有其他傷口,則須清潔到傷口外圍2~3公分。
  4. 觀察傷口:
    1. 觀察傷口及周圍皮膚(分泌物量、顏色、氣味)。
    2. 戴上手套用手指或用棉棒輕壓傷口周邊,感覺有無發炎徵象。
    3. 如果有下列狀況應立即返診:
      • 傷口裂開或持續滲血。
      • 傷口紅、腫、熱、痛、化膿等不明分泌物出現。
      • 合併發燒、發冷、寒顫。
  5. 消毒及擦乾傷口:減少傷口周圍皮膚的細菌汙染傷口。
    1. 消毒的方向從傷口邊緣以環狀的方式,由內而外擦上優碘後等30秒以上,以達到消毒目的。
    2. 消毒動作完成後,再用棉棒依照步驟3(清潔傷口),並將優碘擦掉。
    3. 最後再以乾棉棒由內往外擦乾傷口及周圍皮膚,減少因皮膚潮濕、出汗而影響黏貼。
  6. 覆蓋傷口:
    1. 依照醫師指示塗上抗生素藥膏,避免塗擦來源不明藥物。
    2. 使用超過傷口周圍約一公分適當大小的紗布塊覆蓋。
    3. 貼上紙膠固定,如果對紙膠過敏,可以改用減敏膠布。
 
五、我該注意什麼?
  1. 傷口應保持乾燥,如果有浸溼或碰到水,請立即換藥。  
  2. 縫合後12至24小時內,傷口仍會有輕微腫脹、疼痛,如果受傷的部位是手或腳,可以抬高、冰敷,能幫助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3. 關節處的傷口,例如:手腕、手肘、膝蓋,請盡量減少活動,以避免牽扯縫線。
  4. 可多攝取蛋白質(例如:肉、蛋、奶、魚類等)及維生素C(例如:奇異果、柳橙、蘋果等)食物,可促進傷口癒合。
  5. 請按醫師指示用藥及按時回診。(外傷追蹤門診時間:週一、三,下午13:30~17:00)
    1. 藥膏請常溫保存,外觀若出現破損,藥膏變色、變硬或發臭等,就應避免使用,
    2. 藥膏開封後一個月後就建議丟棄。(延伸閱讀:讓食藥署教您如何保存與處理家中藥品
    3. 管狀藥膏開口使用後會溢出少許藥膏,使用前後應注意開口的清潔。
 
四、什麼時候可以拆線呢?
傷口拆線時間因受傷部位不同而有差別,醫師會評估後協助您拆線。
  1. 一般傷口約7~10天。
  2. 臉部傷口約5~7天。
  3. 關節活動處之傷口約10~14天。
拆線後,可看情況使用除疤產品,如:美容膠,能幫助維持傷口平整,減少傷口被拉開的機會,抑制疤痕增生,如有使用上的疑問,請與醫師討論後再使用。
 
參考資料
  1. Kelly-O'Flynn, S., Mohamud, L., & Copson, D. (2020). 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9(6), S20-S26. https://doi.org/10.12968/bjon.2020.29.6.S20
  2. Lin, T. R., Hu, M. F., Liu, J. H., Liu, C. C., Yang, C. I., Lin, J. Y., Huang, M. J. & Shie, P. S. (2021).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 i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Hu Li Za Zhi, 68(1), 74-81. https://doi.org/10.6224/JN.202102_68(1).10
  3. Niederstätter, I. M., Schiefer, J. L., & Fuchs, P. C. (2021). Surgical strategies to promote cutaneous healing. Medical Sciences, 9(2), 45. https://doi.org/10.3390/medsci9020045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Nursing Instruction for Suture Wound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