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拔牙後常會有傷口滲血、傷口疼痛及臉頰腫脹。
  2. 拔牙後1小時內需咬緊紗布,避免張嘴能幫助止血。
  3. 拔牙後避免漱口、吸吮傷口,會影響傷口血塊的形成。
  4. 拔牙後的腫脹,兩天內可先冰敷,之後再熱敷。

一、為什麼需要拔牙?
牙齒需要拔除常見的原因如下:
  1. 牙齒蛀牙範圍太大,沒有辦法填補或做根管治療。
  2. 嚴重的牙周病造成牙周組織發炎且牙齒嚴重鬆動。
  3. 根管治療失敗,持續發炎的牙齒。
  4. 牙齒需要做矯正治療。
  5. 牙齒位置異常或多生牙(正常牙齒排列外多出來的牙齒)。
  6. 阻礙其他牙齒生長或角度異常的牙齒。

二、拔牙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 出血或滲血:常見拔牙部位傷口少量滲血,特別是臼齒,比較容易有出血情形,經過適當的加壓都能會自行止血。
  2. 腫脹和疼痛:拔牙部位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或是臉頰腫脹,如果拔牙5~6天後,腫痛沒有改善而且越來越厲害,合併發燒、吞嚥困難或是有其他疑問時,請立即返診就醫。

三、拔牙後我該注意什麼?
  1. 傷口出血:
    1. 拔牙後請咬緊拔牙傷口上的紗布,至少30分鐘至1小時,避免說話或是張嘴以免紗布移位。
    2. 6小時後,如果還是有少量出血,可用冰開水含在口內再輕輕吐出,重覆含10次後停止。
    3. 拔牙後一、兩天內,傷口會有微量血絲滲出,屬於正常現象,口中會有血水的味道,可以吞下去,不要用力吐出,可能會擠壓或摩擦到拔牙的傷口,影響止血。
    4. 請避免會影響傷口形成血塊的動作,例如:漱口、用舌頭舔或吸吮傷口、用力打噴嚏、擤鼻涕、用吸管吸食飲料或是劇烈活動等。
    5. 如果出血速度較快(紗布很快就全部變成紅色),可用紗布沾溼後放在傷口上,再咬1小時,如果還是沒有止血,而且口內出現大量血塊,請咬好紗布立即就醫,如果不是門診上班時間,請到急診就醫。
  2. 傷口疼痛:
    1. 拔牙1小時後,如果有疼痛,可依照醫師指示用溫開水服用止痛藥。
    2. 若傷口疼痛變嚴重、癒合緩慢,請回牙科門診由醫師作進一步處理。
  3. 臉頰腫脹:
    1. 拔牙後輕微的臉頰腫脹、瘀青是正常的,有時瘀青會延伸到下巴或是頸部,腫脹在第4、5天會最嚴重,但之後會慢慢改善,。
    2. 拔牙後48小時內,可用毛巾包裹冰敷袋,冰敷在傷口外部的臉頰,每小時冰敷15分鐘,休息45分鐘,睡覺的時候不用敷。
    3. 拔牙72小時後,可用溫毛巾熱敷,每小時熱敷15分鐘,休息45分鐘,每天3-4次,直到消腫。(延伸閱讀:口腔手術後冷、熱敷之照護
  4. 飲食方面:
    1. 拔牙1小時後(麻醉退了之後),可以吃涼的或冷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例如稀飯、果汁、牛奶等。
    2. 拔牙後48小時內,不要吃太硬、太燙或刺激性的食物。
    3. 拔牙後72小時內,不要抽菸喝酒,容易導致傷口再出血、嚴重疼痛、癒合緩慢。
    4. 有傷口的位置,請一週內都不要咬食物,避免拉扯傷口,影響癒合或是食物掉落傷口造成感染。
  5. 口腔清潔:
    1. 進食後仍應維持正常口腔清潔,但三天內不要使用牙膏,避免刺激傷口。
    2. 規則刷牙及使用牙線,但避免刷到拔牙的傷口,傷口附近的牙齒,可用棉棒輕輕擦拭,其他牙齒可以正常刷牙清潔。
  6. 傷口照護:
    1. 止血紗布拿掉後,應立即依照醫師指示吃藥,減少拔牙後疼痛與感染,藥物請依照藥袋指示服用完畢,請不要自行停藥。。
    2. 如果有需要或是疑問,拔牙後第二天可回門診檢查。
    3. 如果傷口有縫合,會預約一星期後回門診拆線。
 
參考資料
  1. Chow, A. W. (2022). Complic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dontogenic infections.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21, 2022,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omplications-diagnosis-and-treatment-of-odontogenic-infections?
  2. Lodi, G., Azzi, L., Varoni, E. M., Pentenero, M., Del Fabbro, M., Carrassi, A., Sardella, A. & Manfredi, M. (2021). Antibiotic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3811.pub3
  3. Suzuki, S., Sugihara, N., Kamijo, H., Morita, M., Kawato, T., Tsuneishi, M., Kobayashi, K., Hasuike, Y. & Sato, T. (2022). Reasons for tooth extractions in Japan: The second nationwide survey.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72(3), 336-372. https://doi.org/10.1016/j.identj.2021.05.008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Extraction of Teeth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