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多重抗藥性?
一般而言,抗生素能殺死大部分的細菌,但是有些細菌帶有異常基因,因此會變種產生新菌株而對抗生素有抵抗力,稱為「抗藥性」。當病人的體液(包括痰液、尿液、血液…等)細菌培養結果對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生素失去殺菌或抑菌作用,造成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效即為「多重抗藥性」。由於罹患多重抗藥性菌種所造成之感染,抗生素治療選項少,預後往往較差,因此多重抗藥性菌種的感染管制相當重要。
二、多重抗藥性治療
經醫師評估選擇其他適合的抗生素治療,須避免病人產生交互感染,故採取接觸性隔離。所謂交互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受到別人的傳染或把自己感染的細菌傳染給別人。治療期間細菌培養結果呈連續3次陰性陰性才能解除隔離,同部位檢體的細菌培養追蹤時間每次須至少間隔三日。
三、加護病房之防護措施照護原則與注意事項:
- 病人:當病人的體液培養出多重抗藥性菌種時,會安排單獨房間進行隔離。
- 訪客:多重抗藥性細菌會存在於醫療環境的任何角落,在院內一些物品表面都可能被採檢出來,例如:病床、床欄、床旁桌、窗廉、門把…等,會經由接觸人員而散播,故訪客應遵守注意事項:
- 若為年幼、老年人或感冒者,盡量減少進出醫院與病室,避免交互感染。
- 訪客進入加護病房時,務必穿著同床號置物櫃內的隔離衣,並依照正確流程穿脫;戴上口罩並洗手後再進入病室。
- 訪客進入病室,應遵守「三明治洗手法」,即:勿將病室內專用隔離衣穿離病室外。
- 進入病室前先以乾洗手液洗手。
- 推開門進入病室後再以乾洗手液洗手。
- 洗手後再穿上一件病室內專用隔離衣,之後才能接觸病人與病室內用物。
- 開病室前先以乾洗手液洗手。
- 脫掉病室內專用隔離衣並吊回原處後以乾洗手液洗手。
- 推開門離開病室門口立即以乾洗手液洗手。
- 工作人員:須遵守標準防護措施及接觸隔離措施,在接觸病人或可能碰觸到其週遭環境時,應該穿隔離衣及手套與執行「三明治洗手法」。離開時要脫除隔離衣及手套且勿碰觸到病人及週遭環境設備。
- 用物:
- 非必要的物品盡量不要帶入病室,凡接觸過病人的用物視同感染性物品,儀器設備使用完畢後需消毒處理。
- 被服、布單應裝入感染性污衣袋,送洗時以雙重包裝先消毒再清洗
- 環境:
每天以0.06%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至少一次,並以拋棄式紙抹布取代舊式抹布作為環境清潔工具。
參考資料
- 林俐君、王麒嘉、黃詩婷、廖淑貞、鄒怡真(2017).降低重症加護室多重抗藥性菌種之密度.榮總護理,34(2),188-195。doi: 0.6142/VGHN.34.2.188
- 黃煜翔、吳冠陞、李欣蓉、周稚偵、翁雅為、曾鈺婷、陳瑞光、施正蓮、蔡宏津、陳垚生(2019).抗藥性腸球菌與鮑氏不動桿菌之主動監測:一項於醫學中心感染科進行之前瞻性研究.感染控制雜誌,29(5),233-245。doi: 10.6526/ICJ.201910_29(5).0002
- 潘玲芝、吳佩玲、鍾幸枝、陳月汝(2018).降低某成人加護病房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移生率之專案.榮總護理,35(1),61-69。doi:10.6142/VGHN.201803_35(1).0007
- Todd, Betsy. (2018).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nd contact precautions. AJ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118(8),67-69. doi:10.1097/01.NAJ.0000544174.845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