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肺炎?
肺炎是肺部發炎的簡稱,通常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最常見,另外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化學、物理傷害也會造成肺炎。
二、那些人容易感染肺炎?
- 吸菸:因黏液纖毛受抑制,保護機轉遭受破壞。
- 喝酒:酒精中毒者影響呼吸道纖毛活動。
- 吞嚥有問題或使用藥物導致咳嗽反射受抑制者,容易在吃東西時嗆到而吸入肺部導致肺炎。
- 老人、慢性病患(如氣喘、心臟疾病、糖尿病)、癌症病人因免疫系統衰弱,增加感染肺炎的機率。
三、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發高燒。
- 呼吸淺而急促;胸痛,當呼吸或咳嗽時胸痛加劇。。
- 身體虛弱感到疲憊。
- 感覺發冷及顫抖:可能只有一次或很多次,通常是先發冷再發燒。
- 咳嗽:會咳出紅褐色或綠色的痰,有時也會帶有血絲。
- 焦慮、燥動不安或心智改變。
有上述症狀者並不一定是肺炎,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感染科門診就醫。
四、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 如無限水醫囑,每日適量補充水分。
- 多臥床休息,需要時給予氧氣治療。
- 依醫生指示使用抗生素、袪痰劑、支氣管擴張劑、止痛劑、解熱劑等藥物。
- 利用咳嗽、深呼吸、背部拍痰、姿勢引流、抽吸痰液等,使痰液容易及充分排出,維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有效換氣。
五、照護原則:
- 勿出入公共場所人多聚集之處。
- 採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若有其他疾病需做飲食限制者,可至營養諮詢門診。
- 即使自覺症狀、病情比較改善,也要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不可任意停藥,避免產生抗藥性,並注意是否有嘔吐、腹部不適、腹瀉、心跳過速、顫抖、失眠、抽搐、休克、皮膚發疹、胃腸不適等副作用,當發現上述情形請立即告知醫師。另外當痰液量增加、顏色改變、變黏稠,發生寒顫或發燒、咳嗽持久未改善、呼吸困難加劇、意識混亂或嗜睡等情形時,應立即就醫或至感染科門診。
- 吸入性肺炎的致病菌大多來自口咽部,良好的口腔清潔,可減少肺炎的發生率。
- 吃東西易嗆者,建議避免食用液體食物,濃稠食物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另外進食時維持坐正姿,採收下巴姿勢,可減少食物異常進入肺部而造成肺炎的機會。長期使用鼻胃管灌食者應注意鼻胃管正確位置,預防吸入食物而發生肺炎。
- 注射疫苗:年齡大於65歲或是有心臟或肺部疾病時,可以施打相關肺炎預防疫苗。
參考資料
- 黃純德(2020).咀嚼吞嚥障礙、吸入性肺炎與口腔衛生不良的三角關係.護理雜誌,67(4),14-23。http://dx.doi.org/10.6224%2fJN.202008_67(4).03
- 徐靖浩、陳昕白(2020).呼吸道病毒於臨床肺炎之腳色.臨床醫學月刊,86(1),435-438。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07_86(1).0080
- 林倩如、張宇辰、鄒孟婷、詹欣隆、陳盈如、黃麗卿(2019).超高齡居家照謢病人因肺炎住院的危險因子.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9(1),34-42。https://doi.org/10.3966/1682328120190329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