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身體型疾患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痛、全身多處疼痛等。
  2. 身體型疾患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電痙攣治療。(延伸閱讀:電痙攣治療)
 
一、什麼是身體型疾患?
身體型疾患是指病人經過很長時間的身體不舒服(例如:頭痛、頭暈、胸痛、肚子痛或四肢疼痛),經過醫師檢查後卻查不出原因,即使報告正常,病人仍然堅持認為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不斷地四處求醫,也因為身體不舒服沒有獲得改善,造成心情不好、睡不好、社交功能(和人的互動和交流能力)退化,甚至出現想死的念頭。
 
二、身體型疾患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 認知判斷方面:各項檢查報告結果都正常,但病人仍然會感覺身體不舒服,沒辦法接受檢查結果,甚至懷疑檢查結果的正確性。
  2. 情緒行為方面:因身體不舒服而心情不好、容易緊張,覺得家人不能了解自己的痛苦,甚至和家人、朋友吵架,影響人際互動而出現想死的念頭。
  3. 生理方面:因心情不好造成睡不好、吃不下、不想活動,造成營養不良、虛弱等情形。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身體型疾患,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精神科門診身心科門診就醫。
 
三、治療原則:
  1. 藥物治療:經過醫師評估後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藥物、抗憂鬱藥物、腸胃藥及安眠藥物等,但藥物一般治療效果不大。(延伸閱讀:抗精神病藥物服用安眠藥病人之照護)
  2. 非藥物治療: 
    1. 心理治療:是最主要而且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可透過催眠治療、個別心理治療、談話治療及放鬆治療法等,協助改善身體不舒服的症狀。
    2. 電痙攣治療也可改善比較嚴重的身體型疾患。(延伸閱讀:電痙攣治療)
 
四、照護原則: 
  1. 發現病人整天抱怨身體不舒服,但是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時候,如果已經影響日常生活,應該陪同到精神科身心科門診就診。
  2. 家人在平時需多關心病人狀況,例如: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睡好?在課業或工作上有沒有遇到挫折。
  3. 家人可以利用分散注意力的技巧,例如:帶病人出去散步或看電影,幫助調整作息,來減少病人一直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症狀。
  4. 教導深呼吸、冥想等自我放鬆技巧,減低焦慮情緒及轉移對身體的關注。
  5. 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不要自己調整藥量。
  6. 鼓勵參與社區活動並提供相關活動訊息。
 
參考資料
  1. Agarwal, V., Nischal, A., Praharaj, S. K., Menon, V., & Kar, S. K. (202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Psychotherapies for somatoform disorders. 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2(8), 263-271. https://doi.org/10.4103/psychiatry.IndianJPsychiatry_775_19
  2. Ionescu, C. G., Popa-Velea, O., Mihăilescu, A. I., Talaşman, A. A., & Bădărău, I. A. (2021). Somatic symptoms and sleep disorder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ir relationship, comorbidities and treatment. Healthcare, 9 (9), 1128.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9091128
  3. Lau, J., Burlingham, A., & Quraishi, S. (2021). ECT and somatoform disorder: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rogress in Neurology and Psychiatry, 25(1), 40-43. https://doi.org/10.4088/PCC.20r02807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Somatoform Disorder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