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自殺?
自殺是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一種生理、心理、家庭、社會關係及精神症狀等各種因素產生的偏差社會行為,或藉此威脅勒索以控制他人,傳達其情緒不滿、逃避內心深處的罪惡感及無價值感。
二、自殺的可能原因:
- 生物因素:自殺行為可能跟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如:血清張力素或多巴胺影響。
- 心理因素:認知扭曲僵化、問題解決能力不足及缺乏衝動控制能力等,可能造成個人在面對不如意的情境或沮喪挫折時,採取以自殺的方式來因應問題。
- 社會文化因素:生活壓力過大、人際交往上的衝突與挫敗,以及曾經有自殺經驗者,容易因挫折感到無望與無價值,而出現自殺的意念或行為。
- 性別因素:不同性別對於自殺的解讀以及行為的發生有關聯,女性自殺的想法比較多,而男性的自殺企圖比較高,同性戀及變性者對於異性的恐懼或社會的歧視,也導致其自殺想法及行為較高。
三、自殺行為前的臨床症狀:
- 口頭表示想要傷害自己、想自殺。
- 言語或行為表現出無望感、無助、罪惡感、失落感、無價值感且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
- 性情改變:焦慮、激躁不安、易怒、行為失控、社交退縮、逃避責任。
- 有計畫地將心愛的東西分贈他人、立遺囑或交待後事。
- 憂鬱症狀突然毫無理由消失,轉為熱心積極參與日常活動,此時為高危險期。
- 過去曾有自我傷害的行為,或積極的自殺企圖。
四、預防自殺之重要因子:
- 個人身心層面:正向心理健康與調適、良好生活習慣與社交技巧,例如增強求助意願及傾向、認知彈性、擁有歸屬感、認同感和良好的自尊與自信感等。
- 鼓勵說出內心的想法與感受,耐心傾聽其情緒困擾,並引導以寫日記、撕紙等不傷害自己的方式抒發情緒。
- 主動關懷,仔細聆聽及觀察病人言語行為,是否有輕生念頭及自殺計畫。
- 直接引導說出自殺意念及強度,如:「你有沒有想要傷害自己?」、「你計畫(想)用什方式自殺?」等協助釐清思緒與自殺計畫,如果自殺的危險程度是致命的,應盡速就醫接受住院治療。
- 鼓勵列出他所意識到的壓力來源,並試著討論解決方式。
- 增強自我了解,協助列舉自己優點,讓其發現自己有價值的一面,以強化內在力量。
- 強化病人對未來正向的期待及思維,可從完成小目標著手,加強其成就感。
- 社會文化層面:社會支持、社會關係與責任對自殺個案的保護性,例如與家庭或社會的人際連結、來自他人或宗教的持續支持、社會義務與責任感。
- 給予支持,適時陪伴傾聽,以點頭、拍拍肩膀等方式,表達願意協助其度過困難的時刻。
- 即使病人承諾不自殺,並不能表示其完全不會執行自殺計畫。
- 當有壓力來源時,鼓勵用不同方式克服壓力:交朋友、講笑話、或運動等。
- 必要時家人需二十四小時陪伴,勿讓病人單獨活動。
- 對於發病初期及恢復期之憂鬱症病人,應注意其情緒變化,謹慎防範自殺發生。
- 健康照護層面:醫療或心理健康服務對個人的保護作用,例如醫療資源的可近性、良好的醫病關係、持續的醫療支持來源。
- 維護環境的安全,移開可能被用來自殺的物品,如:藥物、刀類、玻璃製品、尖銳物、繩索類,以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物品都須妥善收藏。
- 監督病人規則服用藥物及觀察用藥反應,給予適當的解釋與支持,陪伴持續追蹤治療,且不定期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
- 王雅慧、李名蟬(2019).運用Watson關懷理論於男同性戀者降低反覆自殺行為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6(2),107-114。doi:10.6224/JN.201904_66(2).14
- 曾光佩、游川杰、楊添圍、黃世傑(2019).從老人自殺危險因子看老人自殺預防之整合性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6,120-133。doi:10.6200/TCMJ.201910/SP_16.0013
- Siegmann, P., Willutzki, U., Fritsch, N., Nyhuis, P., Wolter, M., & Teismann, T. (2019). Positive mental health as a moderator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suicide ideation/behavior in psychiatric inpatients. Psychiatry Research, 273, 678-684. doi:10.1016/j.psychres.2019.01.091
- Struszczyk, S., Galdas, P. M., & Tiffin, P. A. (2019). Men and suicide prevention: A scoping review.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8(1), 80-88. doi:10.1080/09638237.2017.1370638
- Tingle, J.(2019). Suicide prevention and patient safety.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8(9), 590-591. doi:10.12968/bjon.2019.2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