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子宮頸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使子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常因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而發生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甚至轉為子宮頸癌。

二、症狀:
臨床上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常見症狀有非經期的陰道出血、性交後出血、下腹部疼痛及異常陰道分泌物等。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子宮頸病變,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婦產科門診就醫。

三、檢查與治療:
當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現不正常的細胞,醫師可能會安排陰道鏡檢查,將子宮頸可疑的病變處做切片送檢;當懷疑有侵犯性子宮頸癌時,視檢查結果由醫師決定治療方向。
 
四、照護原則:
  1.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2. 切片後自我照顧
    1. 陰道會有少量分泌物流出,約二至三天後會漸漸減少。 
    2. 外陰部宜保持清潔乾燥,宜採淋浴,勿行盆浴及做陰道灌洗。
    3. 兩週內暫勿行房,以免新生皮膚受損。
    4. 需服用藥物者,請按醫師指示服用。
    5. 飲食均衡,多服用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蛋、豆、奶)及多飲水。
    6. 按照醫師指示預約日期返院複診。
    7. 切片後,若出血超過二週以上,突發性大出血,或有發冷、發燒情形,請至急診或婦產科門診就醫。
  3.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預防注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被簡稱為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後可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相關訊息可至婦產科門診諮詢。
參考資料
  1. 邱靖惠、周士程(2017).子宮頸癌篩檢.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2(9),250-256。
  2. 酒小蕙、陳怡仁、屠乃方、王鵬惠(2017).門診推動子宮頸抹片策略分析.婦癌醫學期刊,45,31-35。
  3. 酒小蕙、謝佳容、張蓓貞、許智皓(2019).以強弱分析子宮頸癌篩檢防治策略.婦癌醫學期刊,49,25-29。
  4. 黃柏誠、張家禎(2018).HPV疫苗之接種建議.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3 (11),311-316。
  5. 賴瓊如(2018).子宮頸細胞抹片檢查-篩檢子宮頸癌最重要的方法.婦癌醫學期刊,47,7-18。
  6. 韓志平、曾志仁(2019).人類乳突瘤病毒與子宮頸癌症系列報導 (4):Pap smear與 HPV test.婦癌醫學期刊,49,1-13。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Dysplasia of Cervical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