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放射線治療引起之皮膚反應包括皮膚發紅、乾性脫屑、溼性脫屑等症狀。
  2. 可用中性、無香味之肥皂,以溫和輕拍或低壓沖洗方式清洗皮膚。
  3. 治療期間可穿著寬鬆棉質的衣物,避免磨損皮膚。
  4. 若要使用任何乳霜或護膚產品,請先與醫師討論。 
 
一、為什麼放射線治療會造成皮膚反應?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破壞腫瘤細胞,使腫瘤細胞無法複製而死亡,在每一次放射線治療中,放射線均會穿過治療區域的皮膚,皮膚會因此受到損傷。
 
二、放射線治療對皮膚造成的反應有哪些?
放射線治療引起之皮膚反應症狀,依嚴重程度區分為以下四類:
  1. 皮膚發紅:發生在放射線照射後二至三週,照射區域皮膚出現發紅、發熱反應,此時皮膚受到輕微傷害,仍可繼續接受治療。
  2. 乾性脫屑:約在放射線治療三週後發生,治療區域的皮脂腺被破壞,造成皮膚乾燥敏感、有紅斑,似鱗片狀的脫屑、搔癢及燒灼感等症狀,但仍可繼續放射線治療。
  3. 濕性脫屑:約在放射線治療四週後發生,受損皮膚出現水腫、疼痛、甚至水泡狀或嚴重破皮等症狀,此時醫師會評估是否需暫停放射線治療。
  4. 皮膚壞死:包含汗腺及皮脂腺萎縮、毛髮脫落、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纖維化、潰瘍出血壞死,此時需停止放射線治療。 
 
三、哪些情形會加重放射線治療期間的皮膚反應?
以下因素會影響放射線治療的皮膚損傷程度:
  1. 照射部位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
  2. 同時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3. 營養不佳。
  4. 高齡、有抽菸、過胖、服用降血糖藥物或類固醇等。
 
四、皮膚照護原則:
  1. 日常個人清潔:
    1. 請以40℃以下溫水進行淋浴,水溫避免過冷或過熱,洗澡時間越短越好,可用中性、無香味之肥皂,以手掌溫和輕拍或低壓沖洗方式清洗,再用柔軟毛巾拍乾。
    2. 使用乳霜或護膚產品,如:具保濕效果之金盞花軟膏、玻尿酸、親水性乳霜、水凝膠等,可減緩紅斑及乾性脫屑等皮膚反應,如果皮膚破損需暫停使用,使用前請先與醫師討論。
    3. 如果男性病人之照射部位為頭頸部,建議使用電動刮鬍刀,不可使用刀片刮鬍子及刮鬍鬚後不可使用潤膚液。
  2. 衣著注意事項: 
    1. 在放射線治療期間,可穿著寬鬆棉質衣物,避免合成纖維衣物磨損皮膚。
    2. 避免照射部位皮膚直接在陽光下曝曬,若在陽光下暴曬時間會超過十五分鐘時,應穿長袖衣褲、戴帽子、撐傘等防曬措施,亦可使用具有UVA/UVB、SPF30以上的防曬霜。
    3. 頸部接受照射者,建議勿戴耳環、項鍊或穿硬領襯衫的衣物,可以減少對照射部位皮膚造成傷害或磨擦。
  3. 照射部位皮膚照護: 
    1. 定位後:
      • 請不要自行移除治療範圍所標示的劃線記號,若記號模糊時,必須由醫療人員重新描繪以確保照射位置之正確性,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 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如:過冷或過熱的水;使用含有香水、果酸或酒精等成分的皮膚外用產品;亦不可使用難以清除乾淨的產品,如:凡士林及嬰兒爽身粉等。
    2. 治療期間:
      • 每次治療前,請先將皮膚上殘餘的乳液、藥膏等清潔乾淨。
      • 避免游泳及泡溫泉,以免水中微生物或氯等化學物質刺激造成皮膚傷害。
      • 若發生乾性脫屑時,每次照射後,於醫師指示下使用處方藥膏,均勻塗抹薄薄一層,請避免搔抓或按摩有脫屑的部位。
      • 若發生濕性屑時,每天使用生理食鹽水或煮過的冷開水濕敷3-4次,以舒緩皮膚反應,並盡可能維持患部通風透氣。若患處皮膚有大量分泌物時,每日需觀察是否有感染的徵象,包括分泌物的顏色、量、性質及氣味的變化,敷料潮濕須立即更換,如患處部位在會陰部時,可使用溫水坐浴以促進清潔與舒適。
  4. 飲食注意事項:多攝取高蛋白、高熱量及維他命B1、C及富含鎂、鋅等成分之食物,以補充營養,促進皮膚組織之修復,例如:糙米、全麥麵包、燕麥、穀物胚芽、綠花椰菜、甘藍菜芽、芝麻、花生、大豆及其製品、肝臟、牡蠣、瘦豬肉、蛋黃、菇蕈類、奇異果、木瓜等。
  5. 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皮膚反應之自我照護:
    1. 治療結束後的皮膚標記可用清水慢慢清洗,但避免過度施力清洗,以防脫皮。
    2. 治療部位應避免用刺激性的消毒液或清潔劑清洗及磨擦,需待皮膚完全回復正常時,才能以一般方式清洗。
    3. 治療後皮膚可能出現色素沉著情形,顏色會隨著時間而漸漸淡化或消退。
 
參考資料
  1. Lam, E., Yee, C., Wong, G., Popovic, M., Drost, L., Pon, K., Danny Vesprini, D., Lam, H., Aljabri, S., Soliman, H., DeAngelis, C., & Chow, E. (2020).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ian-reported versus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of radiation dermatitis. The Breast, 50, 125-134. https://doi.org/10.1016/j.breast.2019.09.009
  2. Song, Y., Zhang, R., Yao, T., Zhu, X., Liu, J., Deng, L., & Chen, P. (2021). Effect of team health education on radiodermatiti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tumor radiotherapy under the joint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37(3), 151148. https://doi-org.vgharpa.vghtpe.gov.tw/10.1016/j.soncn.2021.151148
  3. Wolf, J. R., Gewandter, J. S., Bautista, J., Heckler, C. E., Strasser, J., Dyk, P., Anderson, T., Gross, H., Speer, T., Dolohanty, L., Bylund, K., Pentland, A.P., & Morrow, G. R. (2020). Utility of topical agents for radiation dermatitis and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8(7), 3303-3311. https://doi.org/10.1007/s00520-019-05166-5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kin Reaction due to Radiation Therapy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