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游離輻射線來阻止腫瘤細胞的複製及分裂,進而控制癌細胞生長之治療方式。

 

二、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是屬於局部性的治療,副作用只發生在照射的部位,且大部份的副作用都會在停止照射後慢慢消失。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放射線皮膚炎」。發生機率與嚴重程度與照射之累積劑量有關,約有95%的病人會產生不等程度之皮膚症狀。

  1. 一般常見的副作用:
    1. 皮膚炎:敏感、乾燥、脫皮、發癢、皮膚發紅、乾性脫屑、更嚴重可能會有濕性脫屑、出血。
    2. 毛髮:脫落。
    3. 血液功能異常:如白血球降低、血色素降低、血小板減少等,而影響身體免疫力、活動耐力或有出血風險。
    4. 腸胃功能失調:如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等。
    5. 癌因性疲憊。
  2. 照射部位常見的副作用:
    1. 頭頸部及胸部:
      • 口腔黏膜改變:是常見的副作用,會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 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潰瘍,導致進食或吞嚥困難。
      • 因放射線破壞味蕾造成味覺喪失或改變。
      • 因唾液腺分泌量減少使口腔乾燥。
      • 因唾液分泌減少易造成蛀牙。
      • 因肌肉、關節纖維化,使牙關緊閉及頸部僵硬,而影響說話、咀嚼的功能。
    2. 腸胃道: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
    3. 呼吸道:氣管發炎、分泌物增加、咳嗽、呼吸喘、肋膜積水或肺水腫等。
  3. 下腹部及骨盆腔:
    1. 腸胃道:排便型態改變、腹瀉、便秘、噁心、嘔吐、腹部痙攣或腹部灼熱感等。
    2. 泌尿道:排尿困難、頻尿等膀胱炎症狀。
    3. 生殖系統:男性及女性的生殖能力會受到影響。
       

三、放射線治療期間之自我照護:

  1. 毛髮及頭髮:毛髮及頭髮在停止治療後會再重新生長,但會長的較慢且稀薄,建議可以使用假髮、圍巾或帽子改善身體外觀。頭髮之清潔可採用溫水及中性非藥用洗髮精清洗,以低壓沖洗後再用軟毛巾拍乾(詳細內容可參見臺北榮總護理部網路護理指導:放射線治療皮膚反應之自我照護)。
  2. 皮膚:接受放射線治療部位的皮膚會變紅、色素沉著或發癢,皮膚炎的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有關,通常於累計照射劑量約2000-4000厘格雷(cGy)會出現輕微發熱情形,若已發生嚴重濕性脫屑,醫師會考慮暫時停止放射線治療並做處置。平時之皮膚照顧重點摘要如下:
    1. 選擇鬆軟棉質衣物,避免穿合成衣服,避免皮膚磨擦而導致破皮的傷口,以維持皮膚完整性。
    2. 照射部位應保持清潔乾燥,可以清水或使用中性或弱酸性(pH值接近5)不含香精的肥皂,清洗後輕拍乾,切勿摩擦及用力清洗治療部位。
    3. 不可洗去定位的線條、標誌(如圖)。
      8439dd20e5ebbc872b68adeacf8c0625.jpg
    4. 不要抓傷或搓揉治療的部位。
    5. 可以使用無味、無羊毛脂的保濕水性乳霜,若有紅疹或乾性脫屑時,可以使用玻尿酸的護膚產品輕抹在皮膚上,但當皮膚破損時應停止使用。
    6. 不可任意在治療部位的皮膚使用含酒精的產品,如(香水、淡香水,乙醚,滑石粉)、藥膏及其他刺激皮膚的保養品。
    7. 避免在放療前1小時內在輻射區域使用局部乳膏,避免增加傳遞到表皮的輻射劑量。
    8. 受輻照的皮膚區域要盡量避免陽光的照射及烈日曝曬,可塗上具有UVA / UVB防護的防曬霜SPF50+,穿著抗紫外線衣服,在室外儘量用洋傘或帽子遮蔽陽光。
    9. 治療部位不可冷熱敷。
    10. 若需要刮鬍或除毛時改用電動刀,以免刮傷治療部位的皮膚。
    11. 在治療期間,使用除臭劑或止汗劑,並不會增加皮膚反應的風險。
    12. 治療結束一年內照射部位要保濕(如水溶性的乳液或乳霜)及防曬,並避免吹風。
  3. 口腔黏膜改變:
    1. 每天應以筆燈或鏡子自我觀察口腔,須仔細檢查口腔內黏膜、舌頭及嘴唇是否有發紅或破損。
    2. 可用無刺激性的溶液(例如鹽水)沖洗,每次至少90秒鐘,或使用溫和的漱口水漱口至少30秒後吐出。
    3. 一天2次以軟毛牙刷及含氟牙膏刷牙。除非醫師建議,否則勿使用市售含酒精成分之漱口水。
    4. 由於血小板降低,不建議使用牙籤(線),暫時減少假牙使用。
    5. 多飲水(除非有醫療禁忌)以補充水分,可以水溶性護唇膏潤唇,保持口腔及唇部濕潤。
    6. 避免吸煙或飲酒。
    7. 盡量食用軟質、非酸性食物及飲料,粗糙、過熱或辣的刺激性食物,以減少對口腔的刺激。
    8. 頭頸部放射線治療造成之口腔副作用會增加蛀牙機會,在放射治療前可先看牙科,治療期間應加強口腔清潔,並依牙科醫師建議保護牙齒。
    9. 若有因疼痛無法進食或吞嚥、口腔的任何部位出現白斑、牙齦出血不止時應告知醫護人員。
    10. 若口腔疼痛無法使用軟毛牙刷清潔時,可以用紗布包裹手指頭或用海綿棒沾水清洗(紗布或海綿棒不可重複使用)口腔,或依醫師建議使用含止痛成分之漱口水漱口。
  4. 血液功能:醫師會定期監測血球變化,並做適當處置以減少不適。
  5. 腸胃功能及飲食注意事項:
    1.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2. 飲食上宜採清淡之溫和飲食,選擇易消化吸收、低油、無刺激性的低纖維食物為宜。
    3. 少食用炒、炸或油膩及產氣的食物。
    4. 胃腸道放射線治療之副作用,可依醫囑服用增加食慾、抗噁心及止瀉劑等藥物,改善症狀;平時需注意大便顏色、形狀及次數,如有嚴重腹瀉應告知醫師處理。
    5. 放射線治療有可能影響食慾,但仍需鼓勵進食,增加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或熱量攝取,如肉類、魚類、牛奶或高蛋白的製品,以利受傷組織的修復。
    6. 食品應煮熟,避免生食(生菜、生肉、生魚片或未經殺菌處理之生乳製品),並建議食用新鮮食物,水果之選擇以削果皮後再食用為原則。
  6. 泌尿功能:
    1. 每天清洗會陰部保持清潔,避免感染,若有小便疼痛或頻尿時應告知醫師處理。
    2. 每天應攝取2500-3000cc的水份(除非有醫療禁忌)。

 

參考資料

  1. 陳韻之、王裕仁(2017).臨床併用放射線治療與免疫治療之進展.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61(4),34-39。
  2. Daugėlaitė, G., Užkuraitytė, K., Jagelavičienė, E., & Filipauskas, A. (20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duced oral mucositis. Medicina, 55(2), 551-557. https://doi.org/10.2147/BCTT.S149752
  3. Freites-Martine , A., Shapiro, J., Goldfarb, S., Nangia, J., Jimenez, J. J., Paus, R., & Lacouture, M. E. (2019). Hair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80(5), 1179-1196. https://doi.org/10.1016/j.jaad.2018.03.055
  4. Leventhal, J., & Young, M. R.(2017). Radiation dermatitis: recognit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ncology, 31(12), 885- 899.
  5. Maria, O. M., Eliopoulos, N., & Muanza, T.(2017).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 Frontiers in Oncology, 7(89), 1-23. https://doi.org/10.3389/fonc.2017.00089
  6. Singh, M., Alavi, A., Wong, R., & Akita, S. (2016). Radiodermatitis:A review of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17(3), 277-292. https://doi.org/10.1007/s40257-016-0186-4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Sel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Therapy
    分類
    檢查/治療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