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COVID-19病人感受到疾病的威脅可能出現心理情緒問題。
  2. COVID-19病人常見憂鬱、焦慮、心理創傷等心理症狀。
  3. 親友可以主動與病人聯繫,給予正向的心理支持。
  4. COVID-19病人學習放鬆心情才能度過情緒危機。
 
一、為什麼COVID-19病人會出現心理情緒問題?
生病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壓力的來源,因為健康受威脅,可能會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需要改變原本的生活型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甚至要面對死亡,可能出現恐懼、害怕、焦慮、生氣的感覺。COVID-19是具有傳染性的新興疾病,病人必須住進負壓隔離病房治療,隔離期間必須和親朋好友分開,獨自過著單調的生活,很難知道其他家人的狀況,而感到孤獨與無助,原本的生活被打亂,因為無法工作影響經濟,也可能因自己傳染給其他人而產生愧疚感,出現心情轉變焦慮、憂鬱、易怒等負向情緒,如果缺乏良好的因應方式,甚至會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殺的念頭。
 
二、COVID-19病人常見的心理情緒症狀有哪些?
  1. 憂鬱症狀:快樂不起來,容易煩躁、鬱悶,對平常喜愛的事物提不起興趣,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或增加),失眠或整天想睡,思考動作變緩慢,腦筋變鈍、無法專心,常有負面的想法,自責難過、覺得活著沒意思,甚至出現自傷/自殺念頭。
  2. 焦慮症狀:常常擔心或害怕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沒有耐心、容易生氣,肌肉緊張,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悶、頭痛、冒冷汗、顫抖、拉肚子,恐慌,失眠。
  3. 心理創傷:腦中不斷回想當時事件的情景,包括做惡夢,而感到極度痛苦,逃避所有和事件相關的事物,只要遇到可能與事件有相關的情境,就會過度的警覺,也可能出現麻木、恐懼、緊張、對任何活動失去興趣等症狀。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疾病,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三、COVID-19病人心理情緒照護原則
親友們可以主動找病人聊天,講電話、傳訊息、寫信都可以,鼓勵病人說出內心的想法及感受,多花一點時間聽他們說,站在病人的立場多幫他們想,多給病人正向的鼓勵和心理支持。
 
四、COVID-19病人安心調適的方法有哪些?
  1. 與親友保持聯繫,當自己心裡覺得不知怎麼辦時,可找親友聊聊自己的感受,說出心中感覺及聽聽別人的意見,心情也會隨之開朗。
  2. 撥打疫情心理諮詢專線: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3. 定期接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訊息,減少重覆接受疫情相關訊息,學習判斷假訊息,以避免情緒受到疫情影響而起伏不定。
  4.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如果日夜顛倒、失眠,到了晚上更會讓人感到孤單寂寥,心情會更不好,所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可以幫助穩定情緒。
  5. 藉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看電影、繪畫、做手工藝、拼拼圖等達到宣洩情緒的效果,讓自己能以正向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困境。
  6. 放鬆練習:利用緩慢腹式呼吸法,深深的吸一口氣,閉氣二、三秒,再微微張開嘴巴,緩緩吐氣,如此反覆做數次,進行放鬆和呼吸練習,可以減輕緊張感。此外,也可以輕輕甩動您的手腕、手臂,再逐漸加大擺動姿勢,甩掉手臂肌肉的緊張,再用同樣的方法甩動雙腿、身體和脖子,使全身肌肉放鬆。
  7. 正念認知治療:運用三步驟呼吸空間、正念動態伸展、正念冥想等正念認知技巧,學習正向的問題解決方法,以提升專注及對壓力的因應能力。
    1. 三步驟呼吸空間:當出現負面想法時,每天做這個練習10分鐘,越規律地進行,會發現越能保持專注與平靜。
      步驟1/請坐在墊子或椅子上,保持背挺直,肩膀自然下垂,  自然地呼吸,也可以閉上眼。
      步驟2/注意呼吸,不用改變呼吸節奏,專注感受空氣進出鼻腔的感覺。
      步驟3/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想別的事情,知道這個狀態,然後嘗試將注意力帶回呼吸上。不需要苛責自己,也不用否認分心的現象,您的任務僅僅是注意到心思的游移,並將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拉回到呼吸上。
    2. 正念動態伸展:當出現負面想法時,您可以配合呼吸與身體的伸展:坐下、站起來、走路喝水、伸手拿東西等,使全身肌肉放鬆下來。如果可以的話,早上起床可以先練習一次,中午、睡前再練習一次,一天至少可以做三次,利用每一次的吸氣及呼氣,讓這些不舒服或緊繃融入在每一次開放的吸氣與吐氣之中,讓感受到的困難經驗飛走、流過或飄去,來幫助您維持身心覺察及全身肌肉放鬆。
    3. 正念冥想:當出現負面想法時,您可以集中注意力於當下,以不批判、接納的態度,練習覺察所帶來快樂的經驗、壓力源等,溫和與自己共處,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氣與吸氣,覺察當下的身心狀態,讓您自然的產生下一步該怎麼做的想法。
 
參考資料
  1. 古蕙瑄(2019).正念療癒的臨床應用.領導護理,20(2),17–23。 http://doi.org/10.29494%2fLN.201906_20(2).0002
  2. 社團法人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2020,2月3日).「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防疫隔離中的安心原則.http://www.depression.org.tw/news/info.asp?/526.html
  3. 陳冠伶、洪韡倢、李明濱、陳宜明、吳佳儀(2020).探索COVID-19疫情對難治型憂鬱症病人健康與因應行為之影響.護理雜誌,67(5),56-64。https://doi.org/10.6224/JN.202010_67(5).08
  4. Behan, C. (2020). The benefits of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practices during times of crisis such as COVID-19. Irish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7(4), 256–258. https://doi.org/10.1017/ipm.2020.38
  5. O'Donnell, M. L., Agathos, J. A., Metcalf, O., Gibson, K., & Lau, W. (2019). Adjustment disorder: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14), 2537.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6142537
  6. Vindegaard, N., & Benros, M. E. (2020). COVID-19 pandemic and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89, 531-542. https://doi.org/10.1016/j.bbi.2020.05.048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Mental health care of patient with COVID-19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