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學習重點】
- 神經性膀胱訓練重建排尿方式可保護腎臟功能。
- 訓練期間遵循飲水計畫,減少晚上水分攝取以減少夜尿。
- 導尿以 400 ml 為參考值,護理師依尿量協助調整時間。
- 膀胱排尿型態會不斷改變,建議定期追蹤腎臟功能檢查。
一、為什麼需要行神經性膀胱訓練?
神經功能損傷後可能出現排尿困難之情形,針對此類病人給予檢查評估後,重新建立適當的排尿方式,以保護腎臟功能,並儘早拔除導尿管,提昇生活品質。
二、哪些人需要神經性膀胱訓練?
因脊髓損傷、馬尾症候群等神經功能損傷出現排尿困難情形之病人。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 飲水計畫表。
- 輸出入紀錄表。
- 導尿用物:單次導尿管(或重複使用導尿管)、水溶性潤滑劑、乾洗液(或臉盆、肥皂及清水)、濕紙巾(或乾淨小毛巾)、有刻度的小便測量容器、生理食鹽水、消毒煮沸容器、優碘(不含酒精)。
四、我該怎麼進行?
- 膀胱訓練前評估:若有泌尿道感染情形,必須先治療待感染狀況穩定後再進行訓練。
- 飲水計畫:每日飲水量建議維持約 2000 ~ 2200 ml,包括三餐與水果。平均分配在早上7點至晚上7點之間,晚上7點以後盡量避免再喝水,以免夜間尿量過多。
- 誘尿:在導尿前執行目的是誘發自解小便的能力,一般誘尿方法為聽流水聲,在下腹部用冷或溫熱敷。
- 間歇導尿技術可參考「自我清潔導尿技術-女性」「自我清潔導尿技術-男性」,導尿時間調整方式如下:
- 由每4小時導尿一次開始,若每次導出尿量多於 400 ml,則應縮短導尿間隔為3小時。若每次導出尿量少於 300 ml,則可延長導尿間隔為6小時。若每次導出尿量少於 200 ml 則可延長導尿間隔為 8小時(清晨、下午、睡前)。若每次導出尿量越來越少時,則再延長 12小時一次,間隔為晨起時、入睡前各一次。最後若可完全自解小便,但是餘尿量仍多於 100 ml 時,則僅需睡前導一次尿。
- 當每次導出之餘尿量少於 100 ml 且 (自解尿量:導尿量)= (3:1),即可停止執行間歇性導尿。
- 移除尿管後醫師會安排腎臟功能檢查,包含下泌尿道的超音波及核子醫學檢查作為後續追蹤基礎。
- 醫師會視情況安排尿路動力學檢查,以瞭解膀胱的特性與損傷類型。再依膀胱、腎臟功能檢查結果,與您討論合適的排尿方式。經醫生評估後,可依照神經損傷部位不同來選擇下列方式:
- 敲尿法:適用於胸椎第11節以上損傷者,可在下腹部膀胱的位置輕敲。
- 壓尿法:適用於腰椎第一節以下損傷者,可用雙手掌交疊,由下腹部膀胱底位置緩慢而持續的向恥骨聯合處施壓。
五、我該注意什麼?
- 膀胱訓練必須依個別狀況建立一套計畫,所以必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
- 尿路動力學檢查結果為膀胱內壓力過高、尿道括約肌過緊,或腎功能不佳病人,不宜採用敲尿及壓尿方式,宜搭配藥物使用及間歇導尿來處理排尿問題。
- 膀胱訓練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病人與家屬完全的配合。
- 訓練期間勿食用利尿性的飲料或食物,例如:茶、咖啡、可樂、西瓜、甜食等。
- 若有尿路感染症狀,例如頻尿、血尿、濁尿、排尿時灼熱感、尿液味道變重、寒顫發燒、肌肉張力突然增強等,請立即返診追蹤。
- 將每日飲食量與尿量正確紀錄下來,返診時提供醫護人員評值與指導的參考。
- 膀胱排尿型態會不斷改變,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腎臟功能檢查,醫師會依檢查結果與您討論調整排尿方式或相關藥物。
參考資料
- Ginsberg, D. A., Boone, T. B., Cameron, A. P., Gousse, A., Kaufman, M. R., Keays, E., Kennelly, M. J., Lemack, G. E., Rovner, E. S., Souter, L. H., Yang, C. C., & Kraus, S. R. (2021). The AUA/SUFU guideline on adult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treatment and follow-up.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6(5), 1106-1113. https://doi.org/10.1097/JU.0000000000002239
- Lee, J. K. (2021). Neurogenic bladder management. Radiologic Technology, 92(3), 281-295.
- Wu, S. Y., Jhang, J. F., Liu, H. H., Chen, J. T., Li, J. R., Chiu, B., Chen, S. L., & Kuo, H. C. (2022). Long-Term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of 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Chronic Spinal Cord-Injured 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1(24), 7307. https://doi.org/10.3390/jcm1124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