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噴霧治療主要是可以稀釋呼吸道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2. 宜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1個半小時至2小時執行。
  3. 執行頻次為每天3至4次,每次約10至15分鐘。
  4. 若有不舒服,可暫停休息,仍未改善,請立即就醫。
 

一、為什麼需要噴霧治療?

當孩子呼吸道或肺部分泌物量增加且黏稠,不易咳出時,可藉由噴霧器霧化水分子或藥物,以達濕潤呼吸道、化痰或氣管擴張之效用,協助稀釋肺部痰液,使纖毛恢復彈性、緩解支氣管痙攣,黏膜組織充血、發炎及腫痛情形,以利痰液排出,促進孩子的舒適感。

 

二、準備用物:

  1. 居家型超音波噴霧器。
  2. 醫師處方之吸入藥液或0.45%生理食鹽水。
  3. 小毛巾或衛生紙。

 

三、步驟:

  1. 洗手。
  2. 協助擺位:
    1. 可抱著孩子,將其頭部抬高30至45度,或讓孩子採半坐臥姿、坐姿。
    2. 鋪小毛巾於孩子胸前,以避免弄濕衣服。
  3. 使用前先檢查噴霧器功能是否正常。
  4. 將醫師開立之處方藥品倒入加液(藥)槽中。
  5. 打開噴霧器開關,注意是否有白色煙霧噴出,以孩子可接受之噴霧量大小為宜。
  6. 開始噴霧時:
    1. 協助孩子將口鼻接近噴霧出口約一個拳頭的距離,以深呼吸方式將噴霧吸入。
    2. 噴霧吸入過程中,教導孩子進行緩慢平靜的深呼吸,吸飽氣後閉氣4至10秒再吐氣。
  7. 完成噴霧治療後:
    1. 用物以清水洗淨及晾乾,保持清潔乾燥。
    2. 可以協助孩子姿位引流,給予背部叩擊5至10分鐘,並鼓勵孩子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時可協助抽痰,讓痰液能順利排出。(背部叩擊可參考臺北榮總健康e點通網路護理指導:兒童胸腔物理治療之照護)。

 

四、照護原則:

  1. 每天3至4次,每次約10至15分鐘。
  2. 執行噴霧治療的時間,最好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1個半小時至2小時,以避免嘔吐。
  3. 在進行噴霧治療及背部叩擊時,需隨時注意孩子有無呼吸窘迫徵兆,如:胸凹、呼吸費力、唇色或膚色發紫…等,當出現上述症狀時,請立即就醫;如孩子有咳出痰液情況時,亦需觀察痰液量、顏色及性狀,以做為後續治療之依據。
  4. 噴霧使用的藥劑建議採單一劑量包裝、單次使用,或遵照藥品包裝之說明儲存,且應置於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參考資料

  1. 陳郁琪、范筱玲、楊蕙甄、洪巧儒、黃慎苓、蔡季穎、李翠萍(2021).運用治療性遊戲專案提升病童執行噴霧治療完整率.長庚護理,32(1),77-92。https://doi.org/10.6386/CGN.202103_32(1).0007
  2. 潘秀芳、洪湘縈、曾姿瑋、吳美娟(2020).提升兒科病房噴霧治療執行正確率之改善專案.秀傳醫學雜誌,19(2),149-160。https://doi.org/10.3966/156104972020121902003
  3. Petrocheilou, A., Kaditis, A. G., Troupi, E., & Loukou, I. (2020). Nebulizer care and inhalation technique in children with cystic fibrosis. Children, 7(10), 153. https://doi.org/10.3390/children7100153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Children with Steam Inhalation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