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頸椎手術後第一天可採用冰冷流質飲食,避免辛辣、堅硬刺激性食物。
- 手術後應依照醫師指示戴上頸圈,睡眠及清醒時皆應穿戴,以保護頸部。
- 傷口若有紅、腫、熱、疼痛加劇、有分泌物、持續發燒不適、頭痛、聲帶麻痺和吞嚥困難、四肢感覺如肢體突然無力、手無法上舉、抓握行走等,請立即返診。
一、什麼是頸椎狹窄?
頸椎椎骨和骨骼或軟組織因增生、肥厚、鈣化或椎間盤突出,使得脊髓及神經根所在的脊椎腔及神經孔洞變狹窄,造成神經受壓迫的症狀。
二、頸椎狹窄的誘因:
- 姿勢不良,長期不當使用。
- 椎間盤退化失去彈性及椎間盤突出。
- 運動傷害、外傷性骨折脫位等。
- 先天性脊椎腔狹窄。
- 脊椎骨髓炎或腫瘤。
三、頸椎狹窄的症狀:
- 頸部酸痛、頭痛、胸悶。
- 肩膀、手臂、手指麻痛。
- 雙手無力、笨拙、無法做精細動作。
- 雙腳僵硬、無力、感覺變差、步態不穩,易跌倒。
四、手術的目的:
- 改善神經症狀。
- 矯正頸椎不穩定與變形的現象。
- 提升生活品質。
五、手術的方法:
- 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及鋼板內固定術。
- 後路減壓,脊板整形術及內固定術。
六、手術前檢查及準備:
- 手術前檢查:胸部X光、頸椎X光、血液檢查、心電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肺功能檢查、心室功能檢查…等。
- 手術前準備:填寫手術、麻醉、輸血、自費等同意書、午夜12點後完全不可進食(含水及食物)、請去除指甲油及口紅,另將身上飾品、眼鏡、隱形眼鏡、假牙及手錶等取下。
七、手術後注意事項:
- 鼓勵您要多練習深呼吸咳嗽,促進肺部擴張。
- 手術當天要禁食,隔日再開始喝冰冷流質飲食,約2-3天後吞嚥及喉嚨疼痛狀態改善,即可恢復普通飲食,避免辛辣、堅硬等刺激性食物。
- 手術後無論坐立、平躺、側臥及翻身均需保持頸椎平直,改變姿勢時要慢慢轉動,四肢可執行關節主動運動,若身體身體狀況許可,手術當天可搖高床頭坐起,手術隔天可下床活動。
- 正確上下床方法:下床時先翻身側臥,再以手肘及另一手之手掌力量將上身撐起,同時雙腳垂放床沿坐起,再慢慢的站起下床活動。
- 手術後應醫師指示戴頸圈且至少6-8週:頸圈使用目的為支持頸椎、避免點頭及搖頭旋轉的動作,以促進骨頭之癒合。(延伸閱讀:頸圈穿戴注意事項)
八、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 傷口保持清潔乾燥,拆線後可沐浴,以淋浴為宜。
- 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C之食物,以利傷口癒合,應避免抽菸、飲酒,糖尿病之病人須注意血糖控制。
- 頸圈穿戴時間依醫師指示至少6-8週,每日可暫時鬆開頸圈10-15分鐘清洗頸部,並觀察皮膚狀況,鬆開時避免過度旋轉頸部。
- 在家人協助下下床活動,注意安全避免跌倒,並請穿著止滑的鞋子、長短合宜的衣褲避免滑倒或絆倒。
- 漸進式增加活動量,避免劇烈運動及提舉重物,手術後4-6週可從事靜態性的工作,3-4個月後才可做出力的工作,性生活可於手術後四週恢復(但必須採被動姿勢)。
- 若傷口有紅、腫、熱、疼痛加劇、有分泌物、持續發燒、頭痛、聲帶麻痺和吞嚥困難、肢體突然無力、無法行走、手無法上舉、抓握等,請返骨科門診就診。
參考資料
- 江少涵(2018).低頭族專用肩頸舒緩操,揮別慢性損傷-正確認識頸椎姿勢,保持腰背挺直、縮下顎.豐年雜誌,(68)9,110-112。http://dx.doi.org/10.6708%2fharvest.201809_68(9).0015
- 李滿梅、林惠娟、譚蓉瑩(2018).手術病人的護理.於林貴滿、李滿梅、林惠娟、譚蓉瑩、李素貞、陳秀蓉…陳佩英,內外科護理技術 (版,69-164頁).華杏。
- 蔡淑梅、古菊梅(2018).神經系統病人護理.於林貴滿、李滿梅、林惠娟、譚蓉瑩、李素貞、陳秀蓉…陳佩英等,內外科護理技術(九版,389-391頁).華杏。
- 蔡淑梅、古菊梅(2018).神經系統病人護理.於林貴滿、李滿梅、林惠娟、譚蓉瑩、李素貞、陳秀蓉 ‧‧‧ 陳佩英等,內外科護理技術(九版,389-391頁).台北市:華杏。
- Joaquim,A. F., Makhni, M. C.,& Riew, K. D.(2019). Post-operative nerve injuries afte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43(4), 791-795. http://doiorg.vgharpa.vghtpe.gov.tw/10.1007/s00264-018-4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