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川崎症會造成皮膚黏膜紅疹、淋巴結腫及全身血管發炎反應。
- 可能會產生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瘤或狹窄阻塞情形,需持續門診追蹤。
- 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後,11個月內應避免注射活性疫苗。
一、什麼是川崎症?
川崎症大多發生在5歲以下幼兒。其病因及病理機轉尚不明確,可能因微生物或病毒感染,導致過度免疫反應,進而造成皮膚黏膜、淋巴結及全身血管發炎反應。
二、川崎症會出現哪些症狀?
- 持續高燒至39℃,超過5天以上。
- 單側頸部淋巴結腫大。
- 雙眼結膜發紅,但無分泌物。
- 嘴唇發紅、乾裂,舌頭表面呈草莓狀。
- 手掌、腳掌發紅腫脹,且手指、腳趾末端及肛門周圍皮膚可能出現脫皮情形(如圖一及圖二)。
- 全身皮膚出現多形性紅疹(如圖三)或卡介苗注射部位紅腫。
- 引起心血管發炎症狀,包括心肌炎、冠狀動脈血管瘤及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等,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合併症。
圖一 手指末梢脫皮

圖二 肛門周圍破皮

圖三 多形性紅疹
如您孩子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川崎症,請至兒童醫學部門診就醫。
三、川崎症該如何治療?
- 依兒科醫師指示口服阿斯匹靈,其作用為退燒及消炎,並可預防血栓。
- 當病童發燒超過5天以上,醫師將視病情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改善發燒、全身性發炎症狀及降低冠狀動脈瘤的發生。
四、照護注意事項:
- 急性期照護:
-
孩子發燒時須注意維持環境舒適、鼓勵多休息及水份補充,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退燒藥,可採溫水拭浴以增加舒適感。
-
眼睛結膜發紅時,須保持清潔並避免強光照射刺激,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眼藥。
- 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口腔,並塗擦護唇膏或凡士林滋潤雙唇,避免乾裂出血。
-
須保持皮膚清潔,紅疹的部分會自行消失;手指及腳趾末端脫皮處不可撕扯,以避免造成傷口感染。
- 長期合併症的照護:
-
依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藥物,不可自行停藥。
-
服用阿斯匹靈者:
- 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者:
- 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後,11個月內應避免注射活性疫苗(如:卡介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混合疫苗、水痘疫苗、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須經醫師評估後才可注射。
參考資料
-
林冠伶(2018).兒童循環系統疾病與護理.於黃美智、蔣立琦總校閱,兒科護理學(六版,839-843).永大。
- 林鈺庭、林燕縫、林怡攸、林瓊君、陳寶純、謝凱生、郭和昌(2018).川崎症與疫苗的進展.臺灣醫界,61(4),15-20。
-
葉士佳、陳志誠、鄭旭廷、鍾瑞容(2018).川崎症的臨床診斷與新知.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3(6),16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