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心導管檢查?

所謂心導管檢查,是指經由腹股溝股靜脈或股動脈將導管送至心臟來檢視心臟和血管的構造與功能,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

 

二、檢查前的準備:

  1. 由醫師向監護人解釋心導管檢查目的、過程與可能的危險性,在徵求其同意後填妥檢查及麻醉同意書。
  2. 依孩子的認知發展,與家屬一同向孩子說明檢查的目的與過程,禁食的原因,檢查後傷口的部位及砂袋加壓的目的。
  3. 檢查前需禁食(包括水、牛奶及食物等)至少4-8小時,以免檢查時嘔吐導致吸入性肺炎。
  4. 檢查前一天晩上沐浴時,需特別加強兩側腹股溝的皮膚清潔。

 

三、檢查過程:

  1. 護理站接到檢查室通知後,請讓孩子先上廁所排空膀胱或更換尿布,再由專人送孩子至心導管室。
  2. 檢查前,醫師會給予孩子全身麻醉劑,減輕不適與害怕。
  3. 檢查全程會以生理監視器監測心跳、呼吸和動脈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4. 當孩子入睡後,醫師會經由股靜脈或股動脈將心導管送至心臟,並注射顯影劑,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或進行必要之處置。
  5. 心導管進行時間因個人而異,約1-2小時結束。檢查期間,請您在外稍候,暫勿離開,因檢查過程,醫師可能隨時會需要與您解釋病情或討論進一步治療方式之選擇。

 

四、檢查及返家後注意事項:

  1. 檢查後孩子需平躺約6-8小時,穿刺部位通常會以砂袋加壓2-4小時,請保持穿刺部位傷口同側肢體平直勿彎曲,以避免傷口出血。
  2. 孩子於檢查後24小時內,仍需避免檢查肢體過度活動,若有煩躁不安,可將其抱在懷裡安撫,以防劇烈活動造成傷口出血。
  3. 確定孩子清醒後,可先試著喝一些開水,若無噁心、嘔吐現象,方可採漸進性方式恢復正常進食。
  4. 心導管檢查後24小時,醫護人員會執行穿刺部位傷口換藥。
  5. 孩子回家後需保持傷口清潔乾燥,身體清潔應採用擦拭的方式,2天後才可開始淋浴,直至傷口完全癒合,始可盆浴。
  6. 傷口周圍可能出現瘀青現象,數天後會自行吸收、消散;若瘀青範圍逐漸擴大,請立即就醫。
  7. 若傷口出血,請立即用清潔的乾布,直接在傷口上加壓3-4分鐘,若仍無法止血,則儘速就醫。
  8. 若有異常情形如:傷口有紅腫滲液、發燒至攝氏38度以上,或肢體有蒼白、疼痛及麻木時,請儘速就醫。
  9. 如心血管內有放置血管支架、關閉器等,應避免胸背部強力拍打,以防鬆脫。

 

參考資料

  1. 周利娜、陳嘉盈(2019).兒童心臟科技術.於李淑杏總校閱,產兒科護理技術(四版,244-248頁).華杏。
  2. 張毓琳、舒婉娟(2019).降低經股動脈執行心導管術後病人腰背不適感之改善專案.台大護理雜誌,15(2),187-220。https://doi.org/10.6740/NTUHJN.201907_15(2).0017
  3. Brown, L., Hinsley, K., Hurting, M., Porter, C. L., & Connor, J. A. (2018). The current practice and care of paediatric patients post cardiac catheterisation. Cardiology in the Young, 29(2), 146-151. https://doi.org/10.1017/S104795111800197X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Children with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分類
    檢查/治療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