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水痘?
跟帶狀皰疹一樣皆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之一種突然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具有高度的傳染力,在台灣幾乎一年四季皆可見。
二、症狀:
- 前驅症狀:發燒(37.5-39℃)、顫抖、腹痛、肌肉或關節酸痛約2-5天。
- 水疱:
- 最初幾小時皮膚上出現斑丘疹,然後由臉、頭皮往軀幹及四肢延伸,全身性的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粒狀痂皮。
- 皮疹為表淺性(會癢),通常不留疤。
- 身體有遮蓋處的病灶較暴露處多,可能出現於頭皮、腋下、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
- 皮膚病灶連續分批出現,故可同時看到各階段的皮疹變化。
- 有時病狀相當嚴重,尤其是成人。
-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在水痘復原之後,病毒不會消失,會潛伏於宿主神經節中,可長達數十年之久。若遇到宿主免疫力低下,水痘病毒會再次活躍而再引起帶狀疱疹,當宿主免疫力減弱時,病毒便會活化並沿著其分佈的神經皮節散佈,造成帶狀疱疹,俗稱皮蛇(Shingles)。
三、併發症:
- 水痘致死率低,其致死原因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
- 對於某些特殊的病人,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則致死率會高達5%至10%。
- 其他危害:
- 「先天性水痘症候群」:懷孕20週以前感染水痘的母親所生下之嬰兒,有可能發生先天畸形,發生率在5%以下。
- 「嬰幼兒期帶狀疱疹」:懷孕期間曾感染水痘,胎兒即有可能發生此症,即除了分佈在神經皮節的帶狀疱疹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水痘樣的皮疹。
- 「新生兒水痘」:指嬰兒在出生30日內得到水痘。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水痘,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感染科門診就醫。
四、傳染方式:
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也可以經由被患者水泡液或黏膜分泌物汙染的器物間接傳染,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力的疾病,潛伏期約十到二十一天,一般在發疹前兩天到痘疹結痂(約五天)的時間都具傳染力,好發於二至八歲的孩童,盛行季節為為秋天其次為春天,夏季較少發生。人體一旦具備抗體後,被第二次傳染的機會就會降低很多,除非是接受化療、移植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受到再次感染的機會會比較高。
五、治療:
水痘通常無需治療便可痊癒。一般對60歲以上老年人,若其臨床病徵嚴重,或高風險發生嚴重併發症者,都應給與抗病毒的藥物治療;成人可症狀治療,通常會給予皮膚止癢藥水、抗組織胺類藥物或使用鎮靜劑;在治療發燒的部份,避免使用阿斯匹靈,易引發雷氏症候群的發生,其症狀有劇烈嘔吐、煩躁不安、嗜睡等;嚴重可能出現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痙攣,甚至昏迷。
六、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 接種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最直接、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同時也能有效減低孩童及成人因感染水痘所帶來的嚴重合併症。
- 盡量不要外出,居家自我隔離,避免接觸他人,以免他人受到感染;若不得已外出應戴口罩。
- 勤洗手、剪短指甲、保持皮膚清潔、勿搔抓皮膚,以防引起續發性感染。
- 宜多休息,若有發燒則多喝開水,維持體溫正常;如喉嚨疼痛可用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 沐浴時使用沐浴乳或中性肥皂,用毛巾輕輕擦拭,避免弄破水痘;選擇柔軟、寬鬆、吸汗的衣服。
- 保持皮膚清潔乾爽,若感搔癢時,可用手掌沾冷水或冷霜輕拍皮膚以止癢,或依醫師指示按時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並於患處塗擦止癢藥水,可減輕癢和痛楚。
- 水痘結痂後,待其自然脫落,勿強行將痂皮剝落,以防留下疤痕。
- 在流行期之流行地區,孕婦及嬰幼兒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參考資料
- 呂俊毅(2020).青少年疫苗.台灣醫學,24(4),407-413。http://doi.org/10.6320/FJM.202007_24(4).0007
- 陳昱瑾(2020).我要自費打水痘疫苗嗎? .奇美醫訊,131,33-34。
- 羅珮嘉、陳彥光(2017).水痘─帶狀皰疹的中西醫論治.北台灣中醫醫學雜誌,9(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