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導尿管留置需選擇適當的部位固定導尿管,避免活動時不小心拉扯尿管。
- 活動或翻身移動身體的時候,要避免尿管扭折或壓在身體底下。
- 尿袋內尿量每隔8小時或當尿量超過1/2時應立即傾倒。
- 尿袋的擺放高度要低於膀胱,避免尿液回流造成感染。
一、什麼是留置導尿管呢?
導尿管是由一條空心橡膠/矽膠的管子,經尿道口插入到膀胱引流小便,前端有一個氣囊,可以把管子固定在膀胱中,管子最後面會連接到密閉的尿液收集袋中,長時間留在病人身上。
二、哪些人需要放置導尿管?
當病人因為有泌尿道的疾病(例如:小便解不出來、接受泌尿道手術或鄰近組織手術的人…等),或是因為疾病治療上的需要(例如:需要測量小便量、接受全身或半身麻醉手術的病人、長期臥床的病人等),就會考慮放置留置導尿管。
三、留置導尿管病人照護時要準備哪些用物?
清潔手套、非酒精性濕紙巾、溫水或中性清潔液、透氣紙膠或導尿管固定帶、防水看護墊。
四、留置導尿管病人照護原則:
- 導尿管留置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所以要保持導尿管順暢,並且預防感染的發生,如果不需要就應該儘早拔除。
- 導尿管照護注意事項:
- 接觸導尿管前、後要洗手,視個人需要可配戴清潔手套,脫除手套後須再次洗手,以維持個人清潔。
- 選擇適當的部位固定導尿管,避免活動時不小心拉扯尿管,造成尿道受傷、流血,也可以減少病人的不舒服,以及避免因管子壓迫尿道內的黏膜,而造成破損。
- 女性病人導尿管應以透氣紙膠或導尿管固定帶固定在大腿內側,男性病人可以固定在下腹部。
- 活動或翻身移動身體的時候,要保持導尿管通暢,避免尿管扭折或尿管壓在身體底下。
- 至少每天早晚以中性清潔液清洗尿道口,另外如果有被大小便汙染的時候,可以使用溫水、非酒精性濕紙巾或中性清潔液清洗,維持尿道口清潔並保持乾燥,避免尿道口的細菌沿著尿管外壁進入尿道及膀胱造成感染。
- 需長期放置導尿管的病人,尿管及尿袋基本上不需要定期更換,除非有出現導尿管外滑、阻塞、破裂、滲漏或出現結晶或沉澱物、有異味等情形才需要更換。
- 尿袋留置注意事項:
- 接觸尿袋前、後要洗手。
- 尿袋內尿量應每隔8小時或當尿量超過1/2時應立即傾倒,避免因尿液逆流造成感染。
- 傾倒尿袋時要注意尿袋出口處不可碰到地面或是倒尿的容器,而且倒完尿液後應隨時關閉排尿管夾,維持管路密閉,避免尿袋受到汙染。
- 維持導尿管和尿袋的接合處必須緊密接合,要隨時注意出現接頭是不是有鬆脫。
- 尿袋的擺放高度要低於膀胱,避免尿液回流造成感染。如果使用小腿尿袋,可適當的綁在小腿上,不要綁太緊或太鬆。
- 飲食建議:
- 建議每天喝水超過2000ml,但心臟病人、年長者或有特定限水者,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水分補充的多寡。
- 可多吃酸性食物,例如:小紅莓、蔓越莓、維生素C等,多吃酸性食物可讓小便呈酸性,減少因鹼性的尿液產生沉澱物或結晶,造成導尿管阻塞。
參考資料
- 陳秋芬、陳秀玲、陳姵妏、許嘉宏(2019).導入組合式照護模式降低內科加護病房之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醫學與健康期刊,8(2),85-98。
- Menegueti, M. G., Ciol, M. A., Bellissimo-Rodrigues, F., Auxiliadora-Martins, M., Gaspar, G. G., Canini, S., Basile-Filho, A., & Laus, A. M. (2019). Long-term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and a daily checklist for maintenance of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98(8), e14417. https://doi.org/10.1097/md.0000000000014417
- Tremayne, P. (2020). Managing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Nursing Standard, 35(11), 37-42. https://doi.org/10.7748/ns.2020.e1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