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失禁性皮膚炎是長期使用紙尿褲或大小便失禁使皮膚暴露於排泄物,在清潔時因為擦拭的摩擦力,使皮膚產生不同等級的發炎或破皮,部位可能包括會陰、肛門口、臀部或大腿上半部等部位,甚至出現黴菌斑。了解失禁性皮膚炎的照護,可學習到如何使用適當的清潔與保護方式,避免失禁性皮膚炎範圍或嚴重性擴大。
二、準備用物:
- 清水或弱酸性(PH4.9~5.5)免沖洗潔膚液:不含皂性、可減少皮膚的摩擦力,維持皮膚弱酸性,提升皮膚自我保護力。
- 皮膚保護霜:弱酸性,減少失禁造成的皮膚傷害,及保護受摩擦的皮膚。
- 凡士林:保護正常皮膚。
- 造口粉:能吸收皮膚滲液,減少刺激,促進傷口癒合。
- 無痛保護膜:不含酒精、無刺激性,防水、透氣、能隔離尿液或糞便的刺激。
- 親水性敷料。
三、步驟:
- 以肥皂洗淨雙手。
- 移除髒污的尿布或看護墊。
- 可用清水或免沖洗潔膚液直接噴灑於會陰部或肛門口,再用柔軟的濕紙巾或護理巾,以按壓方式清潔會陰及肛門周圍排泄物,以減少皮膚的摩擦。
- 皮膚保護過程:
- 皮膚完整:清潔皮膚並擦乾後,擠出約米粒大小的保護霜或直接使用凡士林,均勻塗抹於會陰或肛門口。
- 皮膚破損:清潔皮膚並擦乾後,撥開皮膚皺摺處,距離10-20公分高度,薄薄噴灑造口粉於傷口上,再使用無痛保護膜,距離10-20公分高度噴灑均勻,等乾燥後再穿上尿布,滲液多時可重複噴灑造口粉與保護膜2-3次;若造口粉噴灑過多,會形成凝塊,清潔時勿過度用力,以免傷害皮膚;經過數次清潔、透明膠可能有脫落情形,再補噴保護膜即可,但不可用於有深度的傷口部位。
- 已有黴菌斑感染:清潔皮膚後,局部塗抹抗黴菌藥膏,之後再依照失禁性皮膚炎的照護方式執行皮膚護理。
五、注意事項:
- 臥床者者在翻身改變臥姿時,應重新檢視會陰及臀部皮膚。
- 當有小便或大便時,立即清潔皮膚更換尿布。
- 選用拋棄式且吸水性佳的紙尿布或看護墊。
- 每天定時協助可下床的病人,練習下床至廁所大小便。
- 臥床時間不包尿布,改用看護墊,並採半俯臥姿勢,只有在下床或坐輪椅時才包尿布,增加皮膚與空氣接觸機會,讓皮膚乾燥。
- 腹瀉者,應適時諮詢營養師,改變飲食配方,或固定灌食速率,以減輕腹瀉現象。
- 針對尿失禁的病人可使用尿套或尿套式導尿管,減少皮膚浸潤在潮濕中,盡量避免直接放置長期導尿管,易增加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 Kathleen, F. (2018).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Management update. American Nurse Today, 13(1), 25-27.
- Yates, A. (2018).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in older peopl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 23(5), 218-224. https://doi.org/10.12968/bjcn.2018.23.5.218
- Yates, A. (2018).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what nurses need to know.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7(19), 1094-1100. https://doi.org/10.12968/bjon.2018.27.19.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