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製劑治療的目的:
生物製劑是以免疫細胞所產生具有調節功能的生物分子所製造,是人體內的生物性蛋白分子,與傳統化學合成製造的化學藥品不同,主要作用在免疫細胞以及免疫功能的調節。
二、如有下列情況,在治療前先告知醫師:
- 藥物過敏史。
- 心臟疾病史:心絞痛、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
- 高血壓並使用降血壓藥。
- 感染或疑似感冒症狀及肺部疾病史。
- 有活動性感染或嚴重免疫功能不全者。
- 有復發性或慢性感染疾病,如:慢性B型肝炎。
- 治療與疫苗接種需間隔4週才可執行,如有接種疫苗應告知醫師。
- 已懷孕或計劃懷孕者。
- 正在哺乳或即將哺乳者。
- 目前使用中的藥物或健康食品。
三、治療後可能出現的不適症狀:
- 注射部位紅腫。
- 第一次輸注期間或輸注2個小時內,可能會出現:發燒、冷顫、發抖。
- 其他較不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疲累、水泡、舌頭或喉嚨腫大、頭痛、臉紅、嘔吐、呼吸困難、心悸、皮膚癢、鼻子癢、流鼻水。
- 較容易受到感染,最常見是感冒。如果在使用後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或排尿有灼熱感等感染症狀,請告知醫護人員,或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
四、針劑儲存方式:
- 存放於兒童不易取得的地方。
- 冷藏於2~8℃的冰箱內,不可以冷凍,調配好的注射溶液可於2~8℃的冰箱內儲存6小時,並應儘快使用。
- 超過外盒標示之有效期限的產品不得使用。
- 若針頭彎曲或毀損,請勿使用。
五、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 外出時須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多之公共場所。
- 保持居家環境通風、乾爽、避免養寵物及室內盆栽。
- 注意個人衛生,每日沐浴及勤洗手。
- 生活規律,睡眠充足。
- 適當休息與運動。
- 有神經學症狀,例如手腳無力、麻痺或刺痛感、行走困難、視野模糊或眼睛疼痛,應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或急診就醫。
參考資料
- 林世昌(2018).綜論生物製劑免疫療法在非癌症之應用.台灣醫學,22(4),380-387。https://doi.org/10.6320/FJM.201807_22(4).0004
- 吳建陞(2018).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免疫風濕疾病的生物製劑治療.台灣醫學,2(4),388-393。https://doi.org/10.6320/FJM.201807_22(4).0005
- Sarzi-Puttini, P., Ceribelli, A., Marotto, D., Batticciotto, A., & Atzeni, F. (2019). Systemic rheumatic diseases: from biological agents to small molecules. Autoimmunity Reviews, 18(6), 583-592. https://doi.org/10.1016/j.autrev.2018.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