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裝置48小時內患側手臂勿舉高超過肩膀。
  2. 使用手機時,請用耳機或傷口對側的耳朵接聽。
  3. 術後兩週需回門診,之後則依排定日期返診檢查。
  4. 若胸悶不適,且心跳比最低設定慢5次以上應立即回診。
 
一、什麼是心律調節器?
心律調節器是一種電子儀器,當竇房結受損無法發出正常的電生理訊號,或是訊號無法傳到心室讓心臟收縮時,使用心律調節器就可以引發心跳。
 
二、為什麼要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
正常的電生理訊號是由竇房結發出後,依序傳至心臟而產生心跳。竇房結如出現傳導異常或是其他心臟疾病,而導致心跳過慢時(每分鐘低於40下),可能出現暈眩、昏厥、呼吸急促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常見裝置調節器的原因有:
  1. 病態竇房結症候群
  2. 有暈厥之房室傳導完全阻滯
  3. 藥物治療無效的心肌病變
  4. 心跳暫時停止大於3秒以上的暈厥
     
三、手術前要準備什麼?
  1. 檢查前一天醫師會向您說明,當您了解同意後填寫同意書。
  2. 檢查前一天會抽血、照X光及心電圖檢查。
  3. 檢查前一天請沐浴清潔手術部位皮膚,以減少術後傷口感染。
  4. 檢查前除藥物外,依醫囑需禁食4~6小時,降血糖藥物因為禁食的緣故,會暫停使用。
  5. 依病人需求,檢查前一晚睡前給予口服鎮靜安眠藥。
  6. 檢查當天請親友陪同。
 
四、裝置心律調節器的步驟:
  1. 工作人員會以輪椅或推床方式帶您到心導管室,請您在手術前先上廁所,換上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及飾物,以利手術進行。
  2. 手術前會先打點滴並注射預防性抗生素。
  3. 醫師會在手術部位施打局部麻醉劑以減輕疼痛,於左側或右側鎖骨下方胸壁切開約5公分長的傷口,在X光的輔助設備下,將心律調節器置入皮下後將傷口縫合,手術過程約1~2小時。
 
五、手術後該注意什麼?
  1. 檢查完返回病房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2. 追蹤心電圖及胸部X光。
  3. 觀察體溫、心跳、呼吸及血壓變化。
  4. 傷口照護:
    1. 術後第一天,以紗布及透明膠布覆蓋,依醫囑會在傷口上方使用砂袋加壓止血約2~4小時。術後第二天,如果有血水或分泌物滲出透明膠布之外,將透明膠布移除以優碘換藥消毒後蓋上紗布,若無滲濕則不需換藥。術後第三天,撕開透明膠布,以優碘及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後,再以紗布直接覆蓋傷口,教導家屬學習換藥。術後第四天(出院日),以優碘及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後,以紗布直接覆蓋傷口。
    2.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及觀察傷口有無血腫、出血或感染情形。
    3. 穿著棉質、吸汗、寬鬆的衣服,以避免傷口摩擦。
    4. 傷口使用可吸收縫線縫合者不需拆線;若需拆線者,則於出院後回診時拆線。
  5. 藥物方面:依醫囑使用靜脈注射預防性抗生素3天,並依需求提供止痛藥使用。
  6. 活動方面:
    1. 48小時內裝置側手臂舉高時不要超過肩膀,但可執行手臂關節之和緩運動。
    2. 3~5天後手臂可恢復執行日常生活。
    3. 一個月內避免裝置側肩部急速或劇烈運動,如:游泳、打籃球、提10公斤以上重物。
    4. 一個月後可恢復正常活動。
  7. 返家注意事項:
    1. 出院後一週內傷口勿碰水,沐浴請採淋浴方式。
    2. 每天觀察傷口及傷口換藥,直到第一次門診追蹤,每天或感到不適時,應測量一次心跳,方法是在休息15分鐘後測量手部橈動脈搏動處一分鐘並紀錄。當心跳數比最低設定慢5次以上,伴隨不適,應立即回診。
    3. 盡量遠離電磁波強的場所,如發電廠。使用手機時,請用耳機或傷口對側的耳朵接聽。使用電器時,若感到頭暈、心悸、胸悶等現象,應立即關掉電器後離開,可採坐姿或蹲姿,同時測量脈搏,等脈搏恢復正常後,再慢慢站起來。
    4. 經過機場安全門應出示識別卡,進入防盜系統時應儘速通過。
    5. 部份醫療檢查及治療前須告知醫師裝有心律調節器,以防儀器受干擾或被破壞,如:核磁共振、體外去顫術、體外碎石術、拔牙前、電燒…等。
    6. 術後兩週需回門診檢查,之後會安排定期追蹤及測試導線及心律調節器電力及功能。若傷口有紅、腫、熱、痛及分泌物,或有暈厥、心悸、胸痛、倦怠、下肢水腫、連續或頻繁的打嗝等徵狀,應立即返回心臟內科門診追蹤。
 
參考資料
  1. 于博芮、胡文郁、胡月娟、周守民、黃翠媛、吳韻淑、羅筱芬、簡淑慧、鄭春秋、柳秋芳、陳麗糸、劉向援、郭素娥、劉桂芬、鄭麗珠、王雪娥、凃秀妮、陳怡如、林金絲、林美良、林佳靜、張鶴齡、羅 琦、馮清淳、蔡仁貞、梁 穎.洪美英.李瓊淑、靳曾珍麗、張玉梅、王桂芸、李惠玲(2020).心臟疾病之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上冊(八版,814-825頁).華杏。
  2. Kumar, P., Skrabal, J., Frasure, S. E., & Pourmand, A. (2022). Pacemaker lead related myocardial perfo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53, 281.e1-281.e3.  https://doi.org/10.1016/j.ajem.2021.08.081
  3. Madadi, S., Kafi, M., Kheirkhah, J., Azhari, A., Kiarsi, M., Mehryar, A., ... Haghjoo, M. (2019).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fection.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42(2), 161-165. https://doi.org/10.1111/pace.13592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Pacemaker Implantation
    分類
    檢查/治療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