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常見的臨床問題。
  2. 腎臟病人的紅血球生成素產量減少是貧血原因之一。
  3. 攝取含蛋白質及鐵質飲食對於改善腎性貧血有幫助。

 

一、什麼是腎性貧血?

腎臟除了經由尿液排除多餘的水分與代謝產生的毒素以外,也負責製造紅血球生成素,來幫助身體製造紅血球,但慢性腎臟病人因腎臟功能受損,無法產生足夠的紅血球生成素,因而造成貧血,稱為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人很常見的併發症。

除此之外,腎臟病人貧血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包括鐵質缺乏、紅血球的壽命縮短、慢性血液流失、慢性感染或發炎、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洗腎過程中血液的流失、營養不夠。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一般會有皮膚蒼白、頭暈、易疲勞、嗜睡、食慾不振、心跳變快、運動能力減低及容易喘的症狀。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腎性貧血,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腎臟科門診就醫。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1. 補充足夠的紅血球生成素:
    1. 需先瞭解是否有其他可處理的貧血原因,例如:鐵質缺乏、感染、發炎、營養不良。
    2. 醫師會評估病人腎臟病嚴重程度、貧血症狀、個人相關疾病來決定是否補充,一般經由皮下或靜脈注射兩個方式注射紅血球生成素。
  2. 足夠的透析:
    1. 已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可藉由足夠的透析來改善體內尿毒素環境,以延長紅血球的壽命。
    2. 如果沒有出血問題或其他禁忌,醫師會在透析中適當的使用抗凝劑,避免血液透析器內血液的凝固,以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流失。
  3. 補充鐵劑:鐵的缺乏是造成紅血球生成素治療效果不佳的常見原因,鐵劑可經由口服或靜脈注射兩個方式,提供身體足夠的鐵質。
  4. 輸血:必要時醫師會建議輸血來改善貧血症狀。

 

四、照護原則:

  1. 多攝取人體利用率較好的高生理價值的動物性蛋白質,如蛋、牛奶、魚、肉類,以補充紅血球生成細胞增生所需的蛋白質。
  2. 多攝取紅肉、鴨血、豬血含有豐富鐵質的食物。
  3. 自我觀察平常有無解血便、血尿的情形,請至腎臟科門診或急診就醫。(延伸閱讀:貧血之照護)。

 

參考資料

  1. 林慈珍、江培群(2019)‧改善血液透析病人貧血之護理策略‧腎臟與透析,31(4),196-199。https://doi.org/10.6340/KD.201912_31(4).0008
  2. 李佳駿、劉玉倩、張育誌、郭德輝、宋俊明(2019)‧透析單位應用鐵劑治療臨床路徑於血液透析病人之有效性‧腎臟與透析,31(4),190-195。https://doi.org/10.6340/KD.201912_31(4).0007
  3. 謝秀幸(2021)‧一般內科的不尋常是血液透析室的日常:腎性貧血與高血磷症‧臨床醫學月刊,88(1),458-462。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107_88(1).0076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Renal Anemia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