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的目的:

「非營養性吸吮」為一種不需要提供任何液體且沒有吞嚥行為的吸吮動作,早產的寶寶可透過吸吮手指或奶嘴,重複進行吸吮動作之訓練。

 

二、早產寶寶為什麼需要非營養性吸吮?

足月的寶寶在出生前就已學會吸吮、吞嚥的動作,吸吮是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自然動作,如會吸手指頭及吞吐羊水。但早產寶寶吞嚥動作發育不成熟,必須依賴口(鼻)胃管灌食代替由口餵食。由口餵食不僅需要感覺與運動系統高度統合,更需要肌肉控制與呼吸協調的配合,因此早產寶寶常出現吞嚥及呼吸不協調,而有餵食困難的現象,提供「非營養性吸吮」可早期訓練早產兒經口餵食的能力。

 

三、執行非營養性吸吮的好處:

當早產寶寶在住院期間承受許多刺激時,會由生理狀況及行為狀態反應出壓力徵象,如血氧值下降、心跳增加、哭泣時間增加等,此時藉由「非營養性吸吮」可以發揮安撫效果,減緩早產寶寶產生的壓力反應,促進手到口的自我調適行為,其好處有:

  1. 穩定寶寶的心跳、呼吸、血氧等生理指標。
  2. 可穩定寶寶的情緒,達到鎮靜及安撫的效果。
  3. 使寶寶睡得安穩,睡眠中比較不會出現哭泣或躁動情形。
  4. 促進寶寶由胃管灌食的方式進步到由口餵食,且日後會有較好的餵食表現。
  5. 可作為餵食前的訓練動作,增強吸吮的強度,進而縮短餵食時間。
  6. 使寶寶的體重增加較快,並縮短住院天數。
  7. 可減緩疼痛。

 

四、進行時機:

一般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約28-30週就會出現吞嚥反射,直至36至38週才發展成熟。早產寶寶若病況穩定,有表現出「想吸吮」的動作時就可進行練習,一般可在胃管灌食時或兩次餵食之間進行。

 

五、步驟:

  1. 提供適當大小的奶嘴,讓早產寶寶練習吸吮。
  2. 給予寶寶側躺或俯臥,將寶寶的手擺在臉或下巴附近,以便手能碰到嘴巴,可增加手就口吸吮的機會,達到自我安撫的好處。
  3. 執行袋鼠式護理時,寶寶趴在媽媽胸前,比臥床時更容易吸吮到自己的手指,而產生非營養性吸吮的動作;也因較接近媽媽的乳房,容易藉尋乳反射的刺激去吸吮媽媽的乳頭,縮短由鼻胃管灌食轉換到由口腔進食的時間。(延伸閱讀:袋鼠式護理)
  4. 於餵食前15分鐘以小棉棒於口腔內部包括舌頭、牙齦、硬顎、嘴巴周圍給予一連串輕柔撫壓按摩,可促進寶寶整合吸吮與吞嚥的動作。
 
六、早產兒非營養性吸吮的注意事項:
提供非營養性吸吮,如安撫奶嘴,若早產兒拒絕吸吮時,不應強制其接受。
 

參考資料

  1. 黃淳琪、黃美智(2019).以暗示行為為基礎之發展性照護-協助一位早產兒度過餵食轉換期.護理雜誌,66(2),101-106。https://doi.org/10.6224/JN.201904_66(2).13
  2. 莊玲如、黃美智(2020).發展性照護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檢查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67(5),82-88。https://doi.org/10.6224/JN.202010_67(5).11
  3. Pineda, R., Dewey, K., Jacobsen, A., & Smith, J. (2019). Non-nutritive sucking in the preterm infant. 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36(3), 268. https://doi.org/10.1055/s-0038-1667289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Non-Nutritive Sucking in Preterm Infants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