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性病,通常經由皮膚或黏膜破損處侵入人體。
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根據傳染分期及傳染性之有無,梅毒分為早期及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指感染後2年內,傳染性較強,包括初期梅毒、二期梅毒、復發性梅毒以及早期隱性梅毒;晚期梅毒就是三期梅毒,指罹患梅毒超過2年,通常傳染性較弱,包括晚期隱性梅毒、心臟血管性及神經性梅毒。
- 初期梅毒:感染後10-90天內會出現症狀。
- 在接觸處出現無痛性潰瘍,潰瘍界線分明(<2公分)。。
- 表面呈肉紅性糜爛,不易出血。
- 觸摸病灶處時會感覺皮下埋一鈕扣狀硬物,故有硬性下疳之稱。且無壓痛感,但擠壓會有清澈之滲出液,內含大量梅毒螺旋菌,傳染性極高。縱使未治療,硬性下疳經數週後會自動癒合消失。
- 二期梅毒:硬性下疳消失後4-8週會逐漸出現症狀,梅毒螺旋菌從淋巴結進入血液而影響全身組織器官。
- 全身性症狀:頭痛、倦怠、噁心、發燒、體重減輕,肌肉、骨骼及關節疼痛。
- 皮疹:最常見症狀,可出現於手掌及腳掌。
- 身體皺褶處(如肛門)之皮疹,由於濕熱及磨擦產生表淺性潰瘍,稱為「扁平濕疣」,內含多量梅毒螺旋菌,具高傳染性。
- 隱性梅毒:無臨床症狀,但體內仍有梅毒螺旋菌存在,對身體組織器官仍有破壞性。
- 早期隱性梅毒:感染後未超過1年之無症狀期,病人仍具傳染性。
- 晚期隱性梅毒:感染超過1年之無症狀期,傳染力較弱。
- 三期梅毒:通常發生於感染3-7年後。
- 主要病變為「梅毒腫」,好犯皮膚、上表皮組織以及骨骼肌肉組織。
- 皮膚梅毒腫有三種表現,即結節型、乾癬樣型及表皮下梅毒腫。
- 心臟血管性梅毒:
- 未經治療,100人中約有10人會演變心臟血管病變,大多在發病後10-20年發生。
- 臨床主要表現是主動脈炎、冠狀動脈入口狹窄、動脈瘤等。
- 神經性梅毒
- 未經治療,100人中約有10人易發生神經性梅毒,通常發病後10-30年發生。
- 出現頭痛、煩躁不安、複視、記憶力消退、神情面貌淡漠、癲癇、小便失禁、半身不遂等症狀。
有以上症狀者並不一定是梅毒,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感染科門診就醫。
三、傳染途徑:
- 性交及其他性行為之緊密接觸:直接接觸到患者皮膚或黏膜病灶之分泌物、體液及其他分泌物(如唾液、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最具傳染性。
- 輸血:尤其使用早期梅毒病人血液。
- 婦女懷孕感染梅毒可導致胎兒先天性梅毒。
- 其他罕見的傳染方式包括:接吻、哺乳、接觸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食具、醫療器械等。
四、治療原則:
使用盤尼西林治療為第一線首選藥物。對盤尼西林過敏病人,亦可選擇其他有效抗生素治療。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
- 性行為時,全程並正確使用保險套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或是不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避免嫖妓及多重性伴侶。
- 孕婦如有可疑之高危險因素,更應在懷孕前期及後期各驗血一次,甚至在臨產時進行血清篩檢,俾能有效預防先天性梅毒之發生。
- 有疑慮或不當性行為時,應至醫院抽血檢驗。
- 避免接觸他人血液、體液和分泌物,要注意適當防護。
- 在疾病未治癒前不與他人性交,以防止感染他人;治療後應定期複檢及避免再度受感染。
- 未經治療,其分泌物及污染物品應接受消毒,但已接受適當處理及治療之病人則已不具感染性。
參考資料
- 鄭寓仁(2019).梅毒一個古老而複雜的疾病.彰基醫療健康防治季刊.37,32-34。https://doi.org/10.6527/PVMN.201909_(37).0013
- Ghanem, K. G., Ram, S., & Rice, P. A. (2020). The Modern Epidemic of Syphili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9), 845–854.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901593
- O'Byrne, P., & MacPherson, P. (2019). Syphili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65, l4159. https://doi.org/10.1136/bmj.l4159
- Streight, K. L., Paranal, R. M., & Musher, D. M. (2019). The oral manifestations of syphilitic disease: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13(1), 227. https://doi.org/10.1186/s13256-019-217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