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腸病毒潛伏期平均3到5天,於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 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
- 會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口腔、舌頭多處潰瘍,手腳可能有紅疹及小水泡。
-
一、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通常在春夏交替期間流行,台灣地區因位處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病例。傳染方式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亦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水泡分泌物而感染。
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的前幾天病毒在喉嚨及糞便就有傳染力,通常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二、腸病毒有那些症狀?
腸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有些會出現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常見臨床表現如:
- 手足口病:於口腔黏膜、上顎、牙齦或舌頭有多處潰瘍;而手、腳等部位會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也會有發燒、疲倦、厭食等症狀。
- 疱疹性咽峽炎:咽峽部出現水泡,2至3天後破掉變成潰瘍,出現喉嚨疼痛及易流口水現象,也可能會發燒、嘔吐、食慾不振等。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腸病毒,若孩子出現上述症狀,請至兒童醫學部門診就醫。
三、腸病毒要怎麼治療:
- 採取支持療法:主要如退燒、打點滴補充水分等,大多數病童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會有出現嚴重併發症。腸病毒的型別相當多,感染後並不能預防其他型腸病毒感染;一般而言,得過腸病毒,無法終身免疫,仍有可能再度感染。
- 注射疫苗:腸病毒A71型為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的型別之一,接種腸病毒A71型疫苗,可預防感染腸病毒A71型引發重症之風險,建議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四、我該怎麼照顧腸病毒病童?
- 讓孩子充分休息,減少活動。
- 提供冰涼及軟質的食物,以減少口腔疼痛感。
- 若經常流口水,應避免刺激性食物,隨時注意口腔清潔與衛生。
- 若因口腔潰瘍導致疼痛而厭食,需注意水分補充,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點滴補充。
- 照顧者及孩子皆需加強手部衛生,因為腸病毒並不怕酒精,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無法消滅腸病毒,故不可只用乾洗手液,必須使用肥皂好好「濕洗手」,採「濕、搓、沖、捧、擦」的步驟,以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 五歲以下兒童為高危險群,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持續嘔吐、抽搐等症狀,需盡快就醫。
- 預防方法可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出門宜戴口罩,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感染病童接觸;接觸病童前後需以肥皂洗手,注意營養、採取均衡飲食及多運動。
參考資料
-
林芳怡(2022).兒童期常見傳染病及其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九版,315-320頁).華杏。
- 黃詩雯、俞雅卉、王姿涵、邱燕甘、黃小萍、林怡攸、郭光哲(2022).運用多對策改善兒童腸病毒照顧者照護行為之成效探討.感染控制雜誌,32(6), 359-368。https://doi.org/10.6526/ICJ.202212_32(6).0002
-
Hsia, S. H., Lin, J. J., Chan, O. W., & Lin, T. Y. (2020). Cardiopulmonary failure in children infected with Enterovirus A71.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7(1), 53.https://doi.org/10.1186/s12929-020-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