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執行導尿技術前須落實手部清潔。
  2. 執行導尿前,移除不必要物品,維持環境整齊清潔。
  3. 矽膠材質導尿管需每3個月換一次。
  4. 居家導尿管每3天需沸水煮15分鐘,隨後浸泡於優碘內。
  5. 若有膀胱、尿道疼痛或血尿情形,需立刻回診就醫。
     

一、為什麼需要間歇性清潔導尿?
以間歇性清潔導尿的方式協助病童排出尿液,主要目的有:

  1. 定時排空膀胱,減少膀胱內尿液鬱積可能造成的逆行性尿路感染。
  2. 讓膀胱有收縮及舒張的機會,以減少膀胱纖維化的發生。
  3. 重新訓練膀胱功能異常者的排尿功能。間歇性清潔導尿是指在一定間隔時間內,以間歇性清潔導尿的方式替代長期留置尿管,協助排空膀胱,預防因尿瀦留而引起尿失禁及泌尿道感染之情形發生。

二、哪些人需要使用?
因神經損傷造成排尿困難、尿瀦留或進行神經性膀胱訓練之兒童。

三、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間歇性清潔導尿需要準備的用物如下(圖一):
  1. 矽膠材質導尿管、無菌水溶性潤滑劑、無菌抽痰手套。
  2. 肥皂及清水(或乾洗手液)、乾淨小毛巾(或不含酒精的濕紙巾)。
  3. 鏡子。
  4. 尿液測量容器。
  5. 水溶性優碘。
dc5d5dd7b854ff750712ba115d51baa2.png
圖一 準備用物
 
四、我該怎麼進行?
  1. 導尿前:
    1. 操作者先以清水及肥皂清潔雙手,並擦乾雙手。
    2. 準備導尿空間:請移除不必要物品,維持環境整齊清潔。
    3. 準備姿勢:
      • 自我導尿:採坐姿,女童兩腿張開,將鏡子置於兩腿間;男童則將陰莖拉直。
      • 他人協助導尿:採屈膝仰臥姿勢。
    4. 以肥皂、溫水洗淨尿道口及會陰部,再以不含酒精的濕紙巾或小毛巾拭乾。
    5. 將尿液測量容器放在兩腿中間,距離會陰部5-8公分的地方。
  2. 導尿時:
    1. 慣用手戴上手套後,由管套中取出導尿管。
    2. 以無菌水溶性潤滑劑潤滑導尿管前5公分。
    3. 另一手固定尿道口後,再將導尿管插入尿道口到尿液流出即可,深度約5-8公分。
  3. 導尿後:
    1. 等到沒有尿液流出時,再慢慢地將導尿管移除。
    2. 記錄導尿時間、尿量及顏色,並觀察有無沉澱物。

 

四、我該注意什麼?

  1. 兒童或主要照顧者在住院期間,經護理人員指導及正確回覆示教後,才可以自行執行間歇性清潔導尿。
  2. 依照病童疾病狀況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導尿頻率(一天需導尿幾次及適合的時間)。
  3. 導尿管消毒方法:
    1. 矽膠材質的導尿管:每三個月需汰換一次。
      • 住院期間,每次導尿後以100 °C熱開水浸泡五分鐘,重覆三次,晾乾後放入九分滿的優碘(10% Povidine-Iodine)管套內浸泡,優碘需每天更換一次。
      • 居家時,每三天以沸水煮十五分鐘,晾乾後放入九分滿的優碘(10%Povidine-Iodine)管套內浸泡,優碘溶液需每天更換一次。
    2. 一般材質的導尿管:每次使用全新的導尿管,單次使用後就需丟棄。
  4. 病童尿道如果有疼痛或阻塞而使導尿管無法置入時,應回診就醫,不可強行插入。
  5. 病童如果覺得下腹部解尿時會痛,出現小便混濁、血尿及體溫大於38.5 °C時,須立即回診就醫。
 

參考資料

  1. 廖珍娟、劉千琪(2023).兒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及其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九版,672頁).華杏。
  2. 彭惠敏、吳素綿、鍾玉珠(2020).一位腰椎神經不完全損傷患者術後之護理經驗.彰化護理,27(2),70-81。https://doi.org/10.6647/CN.202006_27(2).0011
  3. Park, H. E., Lee, J. S., Kim, D. M., & Shin, Y. B. (2020). Two pediatric cases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postictal transient urinary retention. 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44(1), 90-93. https://doi.org/10.5535/arm.2020.44.1.90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Patient With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分類
    自我照護/居家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