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1. 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眼睛內的惡性腫瘤。
  2. 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一般採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3. 白瞳症即瞳孔區出現白色反光,通常是第一個被家長注意到的症狀。
  4. 腫瘤細胞容易轉移到腦部、眼眶內或身體其他部位。
  5. 視網膜母細胞瘤需接受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檢查來確定診斷。
     

一、什麼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由視網膜長出來的一種惡性腫瘤,雖然較罕見,但卻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眼睛內的惡性腫瘤。此腫瘤在胚胎時期就開始出現,只是出生時沒發現,大部分的兒童在3-4歲才被診斷出來。

 

二、常見症狀有哪些?

  1. 白瞳症:50%以上的病童會出現,即瞳孔區出現白色反光,看起來像貓眼一樣,通常是第一個被家長注意到的症狀。
  2. 斜視:20%的病童腫瘤位在黃斑部,導致視力障礙而出現斜視。
  3. 眼睛發炎、紅腫。
  4. 青光眼、角膜變大、眼睛疼痛。
  5. 視力喪失。
  6. 眼球表面腫塊、眼球突出、紅腫、出血。
  7. 轉移:腦部、眼眶內或身體其他部位。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就是視網膜母細胞瘤,請立即帶您的孩子至兒童醫學部血液腫瘤科眼科就診,由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及評估。

 

三、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治療方式依個人病情而定,一般採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治療時間依疾病嚴重程度及病童對治療的反應而做調整,常見的治療方式如下:

  1. 外科手術:雖侷限於眼內但腫瘤已超過1/2以上的大小、眼球內出血或已無殘存視力時,則會採眼球摘除術。眼球摘除後,眼球拿出的眼窩空腔沒有支撐,隨著年紀增長眼窩會變形導致外觀變化,需把握裝義眼時機。義眼只能植入一次並陪伴一生,但是另一側的健康眼睛的眼窩會隨年齡而變大,可定期更換活動的義眼片貼在義眼球上,以求外觀對稱與美觀。
  2. 放射線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對放射線敏感度高,但因副作用較大,會由醫療團隊評估病童的病況再決定治療之可行性。常見之副作用為乾眼症、白內障、視神經及視網膜血管病變、眼眶內縮凹陷等。
  3. 化學治療:多數病童因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之副作用影響造成外觀改變,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所以化學治療為視網膜母細胞瘤之第一線治療方式。但不是所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病童都適合接受化學治療,在疾病的初期及中期診斷,化學治療才有成功的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
 

四、照護原則:

  1. 兒童眼球、臉型仍處於發展階段,故治療階段會有不同專科領域的醫護人員,提供跨領域團隊的照護
  2. 疑似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孩子通常還需要接受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檢查來確定診斷,以了解腫瘤侵犯程度及是否有轉移情形。
  3. 隨著治療成效的進步,多數的病童在治療結束後,都能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並返回校園繼續求學,如果因為疾病治療的需要造成孩子身體外觀的改變,而產生退縮、自卑、低自尊、自我否定等心理反應,影響其人際關係,建議父母親可清楚告訴孩子,為什麼自己會和別人看起來不一樣,鼓勵他們學習接受自己的不一樣,並教導他如何向別人解釋,也能以更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與疾病,迎向新的生活。

 

參考資料

  1. 李鍌(2021年10月28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灣學術網路第六版。
  2. 江東和、高玲玉 (2019).兒童視網膜母細胞腫瘤 (3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3. 陳金彌(2019).癌症兒童的護理.於穆佩芬總校閱,兒科護理學(初版,717-719).新文京。
  4. 曾翠華、梁淑華、林美華、吳書雅、王冠今、劉千琪…陳月枝(2021).癌症兒童的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 (九版,955-999).華杏。
  5. AlAli, A., Kletke, S., Gallie, B., & Lam, W.C. (2018). Retinoblastoma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ist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7(3), 160-168. http://doi.org/10.22608/APO.201870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請您填答護理指導的滿意度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位置
    英文名稱
    Care of Child with Retinoblastoma
    分類
    疾病照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