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 年紀較小的孩子會以煩躁,抓或拉扯耳朵來表達耳朵處疼痛。
- 大部分治療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並使用退燒止痛藥緩解症狀。
-
一、什麼是兒童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炎症反應,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併發症,一般可分成急性、慢性和積液性等三大類,其中積液性中耳炎好發於六歲以下的兒童,常發生的年齡是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
兒童因為連接中耳與鼻咽部的耳咽管發育尚未完全,且構造較為短、直、寬,無法充分發揮保護、通氣及排泄等功能,因此當鼻腔或咽喉等上呼吸道感染時,細菌容易侵入而發生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
二、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 嬰兒變得煩躁不安,出現抓或拉扯耳朵或頭轉來轉去之行為,若是幼兒則可能直接以語言表達耳朵疼痛不適。
- 可能會發燒、耳後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 孩子可能會在吸吮或咀嚼食物時更加疼痛,所以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的情形。
- 當分泌物聚積在中耳內,會造成耳內壓力增加,可能導致鼓膜破裂,破裂的同時疼痛突然獲得緩解,高燒逐漸退卻,外耳道則可見膿性的滲出物。
有上述症狀不一定是中耳炎,若孩子出現上述症狀,請至兒童醫學部門診就醫。
三、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 抗生素治療:大部分治療以服用抗生素為主,治療時間以5到10天為原則,通常在48-72小時內有明顯改善,嚴重或慢性中耳炎必須延長治療時間,不可提早停藥。
- 退燒止痛藥物:可以緩解發燒及疼痛,如果有反覆發作、滲液等狀況,須由醫師評估是否採取進一步處置,如鼓膜切開術、耳管置放,以避免聽力受損。
四、我該怎麼照顧中耳炎的孩子?
- 按照醫師指示服用抗生素、退燒止痛藥,以對抗細菌感染,減輕發燒及疼痛之症狀。抗生素有固定使用療程,務必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以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
- 因耳道內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故應保持耳道乾燥,盡量避免進水,若不慎進水,應讓水自然流出,勿隨意掏挖。
- 不要過度用力擤鼻涕,以避免鼓膜受損,導致細菌進入中耳。
- 宜採半坐姿或直立姿勢餵奶,以免奶水聚積在咽喉處,而流入中耳,導致細菌滋生。
- 因肺炎鏈球菌為兒童中耳炎最常見的致病菌,建議兒童於出生滿2個月、4個月與12-15個月,按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 嚴重、復發性或治療效果不佳之中耳炎,需依照醫師指示按時回診追蹤。
參考資料
- 洪惠琪、王錦文、潘愛蘭、賴倫瑩、張思儀、李美玉(2020)。提升漿液性中耳炎病童執行居家照護正確率。馬偕護理雜誌,14(2),11-20。https://doi.org/10.29415/JMKN.202007_14(2).0002
-
蔡綠蓉(2022).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及其護理.陳月枝總校閱,實用兒科護理學(九版二刷,364-368).華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