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認識全喉切除手術。
- 全喉切除手術前的準備。
- 全喉切除手術後的照護原則。
- 居家自我照顧注意事項。
一、什麼是全喉切除手術?
利用外科手術方式,切除喉部腫瘤病變組織,術後會在頸部作一永久性氣管造口,作為呼吸時空氣進出的通道,若合併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會視需要進行頸部淋巴廓清手術。術後原有的發聲功能會完全喪失,可藉由食道語、電子發聲器、氣道食道語等替代聲源進行語言復健。
二、為什麼需要全喉切除手術?
晚期喉癌、下咽癌病人因腫瘤病變侵犯喉部,需要以全喉切除手術方式切除病灶,必要時合併頸部淋巴廓清手術,以徹底清除病灶組織。
三、手術前準備:
- 手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抽血及備血檢驗等。
- 手術前醫師會說明手術目的及過程,並請您填妥手術同意書、輸血同意書、轉入加護病房同意書(視情況而定)。
- 手術前麻醉醫師會解說麻醉方式及相關事宜,並請您填妥麻醉同意書。
- 若與整形外科合併手術,需先會診整形外科醫師,說明整形重建之過程,如需植皮,備取皮膚之肢體,避免進行侵入性治療,如點滴注射、抽血。
- 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應告知醫師,並於術前依醫師指示停藥,以避免出血。
- 手術採全身麻醉,於手術前一天晚上12點以後需禁食(包含食物及水),若感口乾可漱口以減少不適。
- 手術當天早晨更換手術衣,不可穿著內衣褲,並將假牙、手錶及飾物取下,勿化妝並去除指甲油。
- 手術當天由護理人員給予靜脈點滴注射。
- 進入手術室前先排空膀胱。
四、手術後照護原則:
- 手術傷口:
- 手術後採半坐臥式,枕頭墊於頭頸部,避免頸部伸張及轉頭,翻身或起床時,以手支托頸部,防頸部後仰。
- 會放置引流管引流血水,促進傷口癒合,引流管不可拉扯及扭轉,引流盤保持壓扁狀態,維持正常功能,如有膨脹的情形,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
- 依醫師指示口含紗布,避免口水吞入,影響傷口癒合。
- 依醫囑清潔口腔。
- 如有激烈咳嗽、咳血、頸部紅腫、傷口大量出血及呼吸困難等,應即刻通知醫護人員。
- 手術時會放置導尿管,減少尿滯留,術後經醫師評估後將視情況拔除。
- 頸部氣管造口:
- 每日氣管造口周圍由護理人員以棉花棒、生理食鹽水執行造口護理,如痰液結痂無法清除,可先用雙氧水軟化,維持氣切造口處清潔、通暢,依醫囑塗上少量抗生素軟膏。
- 有痰時可自行深呼吸咳出,如無法咳出可通知護理人員抽痰。
- 於抽痰前先執行背部扣擊或深呼吸咳嗽,以促進痰液排出。
- 營養供給:
- 手術後無法由口進食,將以鼻胃管灌食作為暫時營養補給方式。
- 灌食時採半坐臥式,鼻胃管應妥善固定,防止滑脫。
- 術後七~十天醫師會安排水溶性顯影劑吞嚥攝影檢查,以監測傷口縫合處之完整性,若確認無虞,即可移除鼻胃管,漸進式由口進食流質→稀飯→乾飯。
- 語言復健:手術十四天後,可依醫囑會診語言復健治療師,語言復健狀況越好,日後的生活品質將會更好,建議語言復健方法有三:
- 食道語:利用空氣經過食道與咽部,和嘴部動作發出低沉的聲音。
- 電子發聲器:利用手持式氣動式(電子式)人工發聲器,做出平日說話的嘴部動作即可發聲,但聲音較似電子機械音。
- 氣管食道語:裝置發聲瓣於進食通道與空氣通道之間,來幫助發聲,音質與正常語音相似。
五、手術後照護原則:
- 避免水或其他異物流入氣管造口。
- 日常生活可使用氣切罩保護造口,防止吸入異物。
- 出院返家藥物,請依照指示定時服用。
- 可選擇加入無喉者復聲協會病友團體,學習語言復健。
- 定期返診追蹤,若有任何不適或其他異狀,立刻返院檢查。
參考資料
- 何念萱、簡珮如、朱本元(2020).喉癌的治療趨勢.臨床醫學月刊, 86(4),609-616。https://doi.org/10.6666/ClinMed.202010_86(4).0111
- Hoffmann, T. K. (2021). Total laryngectomy—Still cutting-edge?. Cancers, 13(6), 1405.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3061405
- Van Sluis, K. E., Van der Molen, L., Van Son, R. J. J. H., Hilgers, F. J. M., Bhairosing, P. A., & Van den Brekel, M. W. M. (2018).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voice outcomes after total laryng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75(1), 11-26. https://doi.org/10.1007/s00405-017-4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