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傷口照顧以中性肥皂清洗已癒合的傷口,出現水泡應小心保護。
- 癒合皮膚可擦嬰兒油或潤膚乳。
- 皮膚發癢時可局部冰敷或以手輕拍,不可用手直接抓。
- 受傷部位應維持功能性位置。
- 彈性衣須每日穿戴24小時,改善疤痕柔韌性和彈性。
一、為什麼燒傷病人需要居家照護?
為避免燒傷程度達深二度以上癒合的傷口再度感染及預防疤痕增生。
二、我要準備什麼用物?
- 準備中性肥皂,每日清洗已癒合的傷口至少一次。
- 準備嬰兒油、潤膚乳或凡士林塗擦癒合皮膚,軟化皮膚角質層緩解搔癢症狀。
- 穿著棉質、透氣且吸汗的衣物,以避免流汗、悶熱而加重癢的情形。
三、我該怎麼進行?
- 依醫師指示穿戴彈性衣,每日穿戴時間除洗澡外均需穿戴,約維持半年至兩年不等。
- 以手掌根部或大拇指採環狀方式按摩疤痕增生之處,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15分鐘,直至疤痕變軟或顏色變淡,約半年至兩年不等。
- 受傷部位應維持在功能性正確姿勢如下:
- 臉部:張大嘴的動作,如吹口哨、嚼口香糖等活動臉部肌肉。
- 頸部:臥床時保持頸部後仰以伸展頸部肌肉或關節。
- 腋下:可伸展肢體,如自行穿衣、做投藍或游泳等動作。
- 手指:握拳、伸展手指、扣釦子等。
- 手臂:可利用枕頭將手肘伸直置於水平或比水平高的位置。
- 髖部:採外展姿勢。
- 膝蓋:維持5-10度微彎曲的姿勢。
- 足踝:腳掌抵住床板,腳踝維持90度的姿勢,避免垂足。
- 下肢:抬腿、踩腳踏車及爬樓梯等動作。
- 軀幹:可做伸展肌肉與皮膚之運動如深呼吸與擴胸運動。
- 受傷部位如為關節處,每天需執行復健運動以減少關節僵硬及疤痕攣縮,運動時間每日約2至4回,每個關節約15~20次為原則,可依個人的耐受度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頻率。
四、我該注意什麼?
- 已癒合的傷口如出現水泡時,應小心保護避免水泡破裂,如不慎破裂時則依醫護人員教導方式執行換藥。
- 當皮膚發癢時可局部冰敷或以手輕拍,不可用手直接抓,避免抓破皮膚而造成傷口感染。
- 彈性衣需備2套以利換洗,並定期修改,以維持足夠的壓力。
- 彈性衣不可用洗衣機洗,可用冷洗精浸泡,手洗後陰乾,不可曬太陽。
- 穿著彈性衣後若出現小於2公分的水泡時,可用優碘消毒紗布覆蓋後,繼續穿戴,若水泡不慎磨破並出現化膿等異常狀況時,則需停止穿戴,並儘快返院就診。
參考資料
- Chung, B. Y., Kim, H. B., Jung, M. J., Kang, S. Y., Kwak, I. S., Park, C. W., & Kim, H. O. (2020). Post-burn prurit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1(11), 3880. https://doi.org/10.3390/ijms21113880
- Palackic, A., Suman, O. E., Porter, C., Murton, A. J., Crandall, C. G., & Rivas, E. (2021).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training for burn injury. Sports Medicine , 51(12), 2469–2482. https://doi.org/10.1007/s40279-021-01528-4
- Schaefer, T. J., & Nunez Lopez, O. (2023). Burn resuscitation and management. In StatPearls. StatPearls Publishing.
- Zhou, J., Fu, C., Yang, W., & Gu, W. (2022). A method that precisely pressurizes the local limb. 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43(1), 240–248. https://doi.org/10.1093/jbcr/irab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