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學習重點】
- 鬱血性心衰竭是指因心臟血管疾病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失調。
- 常見的症狀有水腫、呼吸困難、皮膚蒼白、冰冷及疲倦等。
- 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氧氣療法、限水等。
一、什麼是鬱血性心衰竭?
指心臟因心臟血管疾病導致結構或功能失調,使得心臟輸送血液的幫浦功能失常,無法有效的把血液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器官組織來滿足身體所需,導致組織灌流不足,而出現疲倦、水腫(四肢、肝臟或肺臟)、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造成的原因有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壓性心臟病、瓣膜功能不全、心律不整、心肌病變或發炎等。
二、鬱血性心衰竭有哪些症狀?
- 心肺方面:血壓不穩、心悸、四肢末梢水腫、冰冷、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氣喘、活動耐力下降。
- 肝臟和腸胃方面:食慾不振、噁心、肝脾腫大、腹水、黃疸。
- 腎臟和皮膚方面:白天尿量減少而夜尿多、下肢凹陷性水腫、體重上升、皮膚發紺、蒼白、冰冷、盜汗。
- 神經方面:疲倦、虛弱、焦慮不安、嗜睡、意識混亂、昏迷。
有上述症狀者並不一定就是鬱血性心衰竭,若您有上述症狀,請至
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三、鬱血性心衰竭要怎麼治療?
- 非侵入性治療:
- 藥物治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血管擴張劑、毛地黃…等;必要時醫師會使用適量鎮靜劑幫助穩定情緒、降低緊張及憂鬱情緒,減輕心臟負荷。
- 非藥物治療:
- 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並採半坐臥式或高坐臥式,以利肺部擴張與氣體交換。呼吸困難時,使用氧氣可減輕症狀,讓組織獲得足夠的需氧量。
- 採低鈉、限水飲食、同時監測每日攝入及排出量、測量體重、觀察水腫程度、抬高並適度支托水腫肢體。
- 依病人病況執行適合之侵入性治療:
- 冠狀動脈置放支架。(延伸閱讀: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入術之照護)
- 裝置心臟內電擊去顫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延伸閱讀:裝置植入式心律去顫器之照護、心臟再同步治療之照護)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瓣膜修補術、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延伸閱讀: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照護、心臟瓣膜手術後之照護、裝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注意事項、裝置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病人之照護)
- 裝置心室輔助器或心臟移植。(延伸閱讀:心臟移植前後病人之照護)
四、得到鬱血性心衰竭了,要怎麼照護自己?
- 均衡飲食、定時定量,多吃纖維素及新鮮食物、少吃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保持排便通暢,避免便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同時避免菸、酒、咖啡。
- 控制水份及維持理想體重:
- 水份控制每天約1500~1800cc,臨床上可能依照病人的病情採更嚴格之限制。每日水份攝取量=【前一日的排出量(包括尿量、嘔吐、排便量或引流液量)+500~700cc】。
- 水量包括由口攝入的開水、飲料、湯汁、任何食物所含的水份或鼻胃管灌食的牛奶營養品。口渴時,可用棉花棒潤濕嘴唇、擦護唇膏、口含低糖糖果、嚼低糖口香糖或口中含一粒冰塊讓它慢慢溶化,以減少每日的飲水量。每天飲水量分配的比例建議如下:早上七點~下午三點佔50%;下午三點~晚上十一點約佔40%;晚上十一點~隔天七點佔10%。
- 每日早上起床時測量體重,正確量體重方式:先上完廁所後、穿著相同數量的衣服,再量體重,並將其數值記錄下來,於門診追蹤提供醫師診治參考,如體重一天內增加1公斤或三天增加2公斤以上,且出現呼吸喘、持續咳嗽、末梢水腫時,則應立即回診。
- 限制鹽份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5公克的鹽(圖一),且避免食用高鹽份調味食品,例如:味精、罐頭、醃製品、泡麵等食物。(延伸閱讀:低鈉飲食 )
圖一 常見5克鹽的換算方式
- 認識及瞭解藥物功能與副作用,且需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或改變藥物劑量,並依醫師指示定期門診追蹤。
- 日夜溫差大時,需注意保暖及室內溫度的變化,避免感冒。日常生活避免過多壓力,可採漸進式肌肉放鬆、音樂療法或冥想等方式來緩減壓力。
- 安排適當活動:提升鬱血性心衰竭病人的活動耐力是相當重要。出院後三個月內,心臟復健有其必要性,可採漸進式心肺訓練,安排適合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跑步機行走或踩固定式腳踏車,安排運動的原則:
- 每次20-60分鐘。
- 每週至少3-5次,持續至少2~3個月規律運動,可增加心肺功能。
- 每週運動時間建議累積超過150分鐘,若無法持續長時間運動,可以每次運動10-15分鐘,累計一整天的量。
- 建議用餐後一小時再進行運動,過程中需自我監測血壓及心跳、運動時的費力程度與身體不舒服情形,若想多了解心臟復健,可洽詢本院復健部心臟復健門診(中正樓五樓)。
參考資料
- Jaarsma, T., Hill, L., Bayes-Genis, A., La Rocca, H. B., Castiello, T., Čelutkienė, J., Marques-Sule, E., Plymen, C. M., Piper, S. E., Riegel, B., Rutten, F. H., Ben Gal, T., Bauersachs, J., Coats, A. J. S., Chioncel, O., Lopatin, Y., Lund, L. H., Lainscak, M., Moura, B., Mullens, W., … Strömberg, A. (2021). 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Practical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3(1), 157-174. https://doi.org/10.1002/ejhf.2008
- McDonald, M., Virani, S., Chan, M., Ducharme, A., Ezekowitz, J. A., Giannetti, N., Heckman, G. A., Howlett, J. G., Koshman, S. L., Lepage, S., Mielniczuk, L., Moe, G. W., O'Meara, E., Swiggum, E., Toma, M., Zieroth, S., Anderson, K., Bray, S. A., Clarke, B., Cohen-Solal, A., … Yip, A. M. C. (2021). CCS/CHFS heart failure guidelines update: Defining a new pharmacologic standard of care for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7(4), 531-546. https://doi.org/10.1016/j.cjca.2021.01.017
- Ordóñez-Piedra, J., Ponce-Blandón, J. A., Robles-Romero, J. M., Góme Salgado, J., Jiménez-Picón, N., & Romero-Martín, M. (2021). Effectiveness of the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patient with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Nursing Open, 8(4), 1879-1891.https://doi.org/10.1002/nop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