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心臟再同步治療?
心臟再同步治療是體內置入節律器,此種節律器能刺激左、右心室,使心臟恢復同步而有效的收縮,改善心衰竭症狀及增加存活率。
二、裝置節律器前的準備:
- 醫師會先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檢查及治療程序,當您了解同意後填寫同意書。
- 檢查前一天會抽血、放置靜脈留置針、照X光及心電圖檢查。
- 檢查前一天請使用消毒液清潔手術部位皮膚,以減少術後傷口感染。
- 依需求檢查前一晚睡前給予口服鎮靜安眠藥。
- 檢查前依醫囑禁食4-6小時,降血糖用藥應依禁食時間考慮暫停。有使用抗凝血藥物或新型抗凝血劑者,請依醫師指示檢查前停用,以減少出血的風險。
- 檢查當天請親友陪同。
三、雙心室同步節律器是如何做?
- 到心導管室前,更換手術衣,並取下活動假牙、眼鏡(隱形眼鏡)、手錶、戒指、手環等身上飾物,去除指﹙趾﹚甲油及排空膀胱。
- 護理人員會先幫您接上點滴注射預防性抗生素。
- 工作人員以輪椅或推床方式帶您到心導管室。
- 醫師在手術部位先打局部麻醉劑,以減輕疼痛,於前胸左側或右側切開小傷口(約5公分長),然後在X光設備下將三條導線由鎖骨下靜脈穿刺後,分別放於右心房、右心室及通過冠狀竇,進入心外膜血管留置在左心室壁上,並將雙心室同步節律器植入皮下,將傷口縫合,手術過程約數小時。
四、裝置節律器後照護:
- 檢查完返回病房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 追蹤心電圖及胸部X光變化。
- 觀察體溫、心跳、呼吸及血壓變化。
- 傷口方面:
- 第一天:術後以紗布及透明膠膜覆蓋,依醫囑於傷口上砂袋加壓止血約2-4小時。
- 第二天:移除紗布,如果無血水或分泌物滲出透明膠膜之外,則不需撕開透明膠膜。如果有血水或分泌物滲出透明膠布之外,則將透明膠膜移除,以優碘換藥消毒後蓋上紗布。
- 第三天:撕開透明膠膜,以優碘及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後,再以紗布直接覆蓋傷口。
- 第四天(出院日):以優碘及生理食鹽水消毒傷口後,用紗布直接覆蓋傷口。
- 藥物方面:依醫囑使用靜脈注射預防性抗生素3天,並依需求提供止痛藥使用。
- 活動方面:
- 裝置48小時內患側手臂勿舉高超過肩膀,但可執行手臂關節之和緩運動。
- 3-5天後可恢復手臂活動執行日常生活。
- 一個月內避免患側肩膀急速或劇烈運動,如:游泳、打籃球、提10公斤以上重物。
- 一個月後可恢復正常活動。
五、返家注意事項:
- 傷口照護方面:
- 若是傷口疼痛時,可依病人需求使用止痛藥。
- 出院後一週內傷口勿碰水,沐浴請採淋浴方式,穿著寬鬆衣服以防傷口摩擦。
- 每日在傷口塗抹優碘、生理食鹽水及更新紗布與膠布防止傷口感染,並觀察有無紅、腫、熱、痛及滲出液,直到第一次門診追蹤。
- 若有紅、腫、熱、痛及滲出液等發炎現象,應儘速回到手術醫師之門診就醫。
- 電器設備方面:
- 使用電器用品時,若有頭暈、心悸、胸悶,應立即停止。
- 家用電器如:電毯、電鬍刀、吹風機、電視、收音機、微波爐、洗衣機、電腦等可安全使用。但使用電磁爐、防盜器、金屬探測儀等應距離植入處至少30公分以上。
- 行動電話、無線電話以非裝置側之耳朵接聽,手機勿放患側口袋。
- 勿靠近大型發電機、高壓設備、手機基地台及雷達廣播天線。
- 機場或商店出入口使用的金屬探測器、防盜器,可能會干擾植入器,應出示識別卡或快速通過勿逗留。
- 其它醫療檢查及治療:
- 醫療設備如X光、心電圖、超音波、電腦斷層,並不會影響節律器,但盡量避免接受核磁共振、去顫器、超音波碎石術、電燒灼術等檢查治療,以避免可能造成植入器的設定改變及不當感應。
- 隨身攜帶識別卡,就醫時主動告知,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可立即獲得救助。
- 藥物:心臟再同步療法不能取代藥物治療,病人仍須按照醫師指示繼續服藥。
- 生活調適:心臟再同步治療後的幾週內,不少病人的生活都會有所改善,同時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如戒煙、戒酒、減重、規律運動、調適壓力以及採低膽固醇及高纖飲食,依醫師指示定期返診。另外手術後幾個月內,病人可能會出現焦慮徬徨、憤怒等不安的情緒,找朋友傾談、參加支持團體,都有助病人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
參考資料
- 黃靖、方進博、趙一衡(2018).心臟衰竭再同步治療患者術後生活品質與心理行為因素相關性之探討.護理雜誌,65(3),58-70。https://doi.org/10.6224/JN.201806_65(3).09
- Dehghanzadeh, S., Dehghan Nayeri, N., Varaei, S., & Kheirkhah, J. (2017). Living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hallenges for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 Nursing & Health Sciences, 19(1), 112-118. https://doi.org/10.1111/nhs.12325
- Fowler, L.H. (2019). Nursing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placement. Critical Care Nursing Clinics, 31(1), 65-76. https://doi.org/10.1016/j.cnc.2018.11.007